劫灰说破词人梦,前因付之流水。
粉剩啼痕,衫余酒渍,忆煞吟花滋味。金支远矣。
只漱玉歌成,韵流花底。
检点残缣,篆烟依约结心字。
黄尘拚已割舍,甚溅来颈血,不惜眉翠。
多少冠裳,仓皇苟活,羞共佳人厮比。缠绵寸纸。
赖夫婿多情,校刊文梓。晚节铮然,汗青贻女史。
劫灰说破词人梦,前因付之流水。
粉剩啼痕,衫余酒渍,忆煞吟花滋味。金支远矣。
只漱玉歌成,韵流花底。
检点残缣,篆烟依约结心字。
黄尘拚已割舍,甚溅来颈血,不惜眉翠。
多少冠裳,仓皇苟活,羞共佳人厮比。缠绵寸纸。
赖夫婿多情,校刊文梓。晚节铮然,汗青贻女史。
这首《台城路·题漱玉词》是清代诗人杨葆光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李清照(漱玉词)作品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开篇“劫灰说破词人梦”,以“劫灰”象征历史的沧桑与变迁,暗示李清照在乱世中的创作背景,同时也表达了对词人梦想被现实打破的感慨。“前因付之流水”则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不可逆和命运的无常,将李清照的创作置于历史长河中,凸显其作品的珍贵与独特价值。
接着,“粉剩啼痕,衫余酒渍,忆煞吟花滋味”三句,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李清照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魅力。通过“啼痕”、“酒渍”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词人创作时的个人情感状态,也暗示了作品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情感和社会背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丰富内涵。
“金支远矣。只漱玉歌成,韵流花底。”这一转折,将话题从历史背景转向对李清照作品艺术成就的赞美。通过“金支”与“漱玉歌”的对比,突出了李清照作品的独特韵味和艺术价值,将其比喻为流淌在花间的旋律,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检点残缣,篆烟依约结心字。”这一句通过“残缣”与“篆烟”的描绘,展现了作品的珍贵与艺术魅力,同时“心字”则寓意着作品中深藏的情感与思考,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黄尘拚已割舍,甚溅来颈血,不惜眉翠。”这一部分通过“黄尘”、“颈血”与“眉翠”的对比,表达了对李清照在创作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与努力的敬佩之情。这种牺牲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与情感的投入,体现了词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献身精神。
最后,“多少冠裳,仓皇苟活,羞共佳人厮比。”这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李清照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她与世俗的格格不入,表现了词人的高洁品质与独立人格。
“缠绵寸纸。赖夫婿多情,校刊文梓。”这一段表达了对李清照作品保存与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她的夫婿在作品整理与出版方面的贡献的认可。
“晚节铮然,汗青贻女史。”这一结尾,以“晚节”与“汗青”相呼应,强调了李清照作品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同时也表达了对词人晚年坚守自我、留下宝贵文化遗产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李清照及其作品的深情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艺术成就与个人魅力,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与艺术价值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