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窠柿叶满秋池,彷佛樵歌在翠微。
隔寺晚钟声欲断,蒲葵树底一僧归。
菱窠柿叶满秋池,彷佛樵歌在翠微。
隔寺晚钟声欲断,蒲葵树底一僧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菱窠柿叶满秋池”以菱叶和柿叶铺满了秋天的池塘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深秋的氛围,菱叶与柿叶的色彩对比鲜明,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接着,“彷佛樵歌在翠微”一句,通过想象中远处山间樵夫的歌声,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意境,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仿佛能听到那悠扬的歌声在翠绿的山间回荡。
“隔寺晚钟声欲断”则将视角转向时间的流逝,晚钟的响起标志着一天的结束,其声音似乎在空气中逐渐消散,给人以时间流逝、万物归静的感觉。这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对时间与轮回的理解,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最后一句“蒲葵树底一僧归”,描绘了一个僧人在蒲葵树下缓缓归来的情景。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僧人的生活状态,也暗含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布局,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心静如水的境界,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禅宗精神的深刻感悟。
俞生英妙年,读书南城下。
暇日从儿嬉,骑竹当骢马。
弱冠入虞庠,良金贵陶冶。
聱牙稽训诰,葩正习风雅。
譬彼珊瑚器,宗庙安可舍。
今春贡京师,如生才亦寡。
雍雍成均地,济济文学者。
纵横三千字,寸晷擅挥洒。
龙门锦先夺,雁塔名须写。
有使即寄书,停云念乡社。
摛辞继班马,射策希董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