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如循环,是非终莫尽。
羡尔归深山,任他讥小隐。
黄鹄举已高,白云去非近。
天籁归寂寞,何峰弄清轸。
世事如循环,是非终莫尽。
羡尔归深山,任他讥小隐。
黄鹄举已高,白云去非近。
天籁归寂寞,何峰弄清轸。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契嵩所作的《送卢隐士归庐山》,通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首句“世事如循环,是非终莫尽”开篇即揭示了世事的复杂与无常,暗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厌倦。接着,“羡尔归深山,任他讥小隐”表达了诗人对卢隐士归隐山林的羡慕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对世俗社会中隐者生活的一种认同与向往。这里,“小隐”一词并非贬义,而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精神上的超脱与宁静。
“黄鹄举已高,白云去非近”运用了比喻手法,以黄鹄高飞、白云飘远象征隐士追求的精神境界之高远,同时也暗含了对隐士远离尘嚣、自由自在生活的赞美。黄鹄与白云的形象,既美丽又遥远,寓意着隐士生活的理想状态。
“天籁归寂寞,何峰弄清轸”则进一步描绘了隐士生活的环境与心境。天籁,指的是自然界的声音,这里的“天籁归寂寞”形象地表现了隐士生活在自然界的寂静之中,享受着与世隔绝的宁静与和谐。而“何峰弄清轸”则可能是指隐士在某座山峰上弹琴或吟唱,其音乐或歌声清澈悠扬,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卢隐士归隐生活的描绘与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逃避。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氛围,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趣。
萋萋塞外草,寒沙无深根。
加以牛羊践,重以烈火焚。
一冬久不死,复与春风新。
春风自皇都,万里释逋臣。
东向再拜起,欲语声且吞。
不知当何为,但有涕泪纷。
上堂交簿书,元戎劳语温。
下堂解佩刀,长揖辞官军。
自惟多疚躬,赦宥邀殊恩。
所愧犬马齿,十无二三存。
岂复及鞭策,但得长苦辛。
生少南山田,死没东海漘。
积雪半遮山,残冰犹在地。
旭日射车窗,盎然有暖意。
柳芽苞欲放,草色淡如睡。
青葱未可言,各各含生气。
因思前夜冷,缩脚不成寐。
相去未经句,寒暄何太异。
物极势必反,阳开本阴閟。
至此见天心,因之悟人事。
今兹看长养,畅畅群生遂。
寄语苦寒人,慎勿怨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