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理趣》
《理趣》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古风

目力所见处,耳闻不能到。

隔窗人语闻,耳力目弗照。

闻性近而沉,外物弗能摇。

见性远而浮,一指当前拗。

曰见不如闻,闻远知何调。

曰闻不如见,见近蔽空眊。

此诎彼则信,理趣符道要。

(0)
鉴赏

这首诗探讨了“见”与“闻”的哲学对比,揭示了感知方式的不同及其对认知的影响。诗人通过“见”与“闻”的对比,展现了人类认知世界的局限性和复杂性。

首先,“目力所见处,耳闻不能到。”这句话强调了视觉和听觉的界限,说明了我们只能看到自己视线范围内的事物,而听觉所能触及的范围更广,但仍然受限于物理距离。

接着,“隔窗人语闻,耳力目弗照。”这里进一步阐述了听觉的穿透力,即使隔着窗户,人声也能被听到,而视觉却无法穿透障碍物。这反映了听觉在某些情境下的优势。

“闻性近而沉,外物弗能摇。”意味着声音虽然近在咫尺,但其影响是深入且持久的,不受外界干扰。而“见性远而浮,一指当前拗。”则指出视觉所及的事物虽然直观,但可能因距离或视角问题而产生误解或扭曲。

接下来的几句,“曰见不如闻,闻远知何调。曰闻不如见,见近蔽空眊。”表达了对于“见”与“闻”的相对价值的讨论。一方面,听觉可以提供更广泛的认知,因为声音可以跨越物理障碍;另一方面,视觉提供了直接的、即时的信息,但可能受到主观偏见或环境因素的影响。

最后,“此诎彼则信,理趣符道要。”总结了上述观点,即在不同的感知方式之间存在相互补充的关系,理解事物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感知手段,这样才能更全面、准确地认识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见”与“闻”的对比为线索,探讨了人类认知过程中的局限与可能性,以及不同感知方式之间的互补关系,体现了深邃的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尊韩书院

天上有奎星,忽坠阳山陬。

光焰万丈长,居人询来由。

阳山古荒服,文教所不布。

皇穹悯斯人,特遣文星下。

长戈回白日,只手障狂澜。

玉献反遭刖,长流岭海间。

风俗一再变,文物一再盛。

人人得我师,耳提而面命。

奎星图书府,尘世那久住。

物从天上来,还从天上去。

(0)

仁和褚公庙

天目山高浙水深,褚公名节到于今。

题诗显庆千年迹,走马杭州万里心。

沧海月明精卫哭,紫宸枫落牝鸡吟。

今人不见前人恨,迎送神歌是楚音。

(0)

登曲江楼

马迹车尘不自由,几年才到曲江楼。

庙堂勋业归彝鼎,湖海文章寄斗牛。

世路有情人易老,斜阳无语水空流。

天风吹乱双吟鬓,又唤荆南花鸟愁。

(0)

广西臬篆卸任舟中寄别僚友

一发湘江问水神,臣心如水假还真。

风波不阻船归路,鸥鹭相忘吏隐身。

平地已非前日险,宦囊仍是旧时贫。

殷勤寄语霜台月,毋惜清光照故人。

(0)

中秋长洲舟中对月有怀

秋色分明月倍圆,煮茶烹饼玩婵娟。

高悬万国山河影,普照千家翡翠筵。

泛泛星槎天似水,迟迟更鼓夜如年。

孤舟坐久浑无赖,安得妻孥在眼前。

(0)

奉广东藩司送东墅兄义官冠带赋诗归庆

甲子流年五十三,行藏东北又西南。

太平世界生来幸,淡泊田园分且甘。

纱帽不曾嫌白发,锦衣偏觉胜青衫。

何时共把陶潜菊,弟劝兄酬酒正酣。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