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不厌草堂低,颇爱晨昏出入齐。
长日经过无主客,祗今相见有东西。
浊醪尚可墙头过,归院那愁柳下迷。
厩马似知人意思,临岐回首再三嘶。
两年不厌草堂低,颇爱晨昏出入齐。
长日经过无主客,祗今相见有东西。
浊醪尚可墙头过,归院那愁柳下迷。
厩马似知人意思,临岐回首再三嘶。
这首明代诗人王鏊的《朱天昭始第进士主余家至明年移居西邻》描绘了诗人对新居环境的喜爱和与邻居相处的和谐。首句“两年不厌草堂低”,表达了诗人对简朴草堂生活的满足和长久的喜爱,即使住了两年也没有厌倦。次句“颇爱晨昏出入齐”,写出了诗人喜欢早晚与邻居们亲切交往的场景。
“长日经过无主客”一句,体现了邻里之间的亲密无间,不分主客。接下来,“祗今相见有东西”,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不分彼此的友情。诗人以“浊醪尚可墙头过,归院那愁柳下迷”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乐趣,即使是一壶浊酒也能带来欢愉,回家的路上柳树成荫,也不再担心迷失方向。
最后两句“厩马似知人意思,临岐回首再三嘶”,通过马匹的反应,生动地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交流,马儿似乎懂得主人的心情,分别时还会回头再三嘶鸣,增添了家园的温情与不舍。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邻里关系的融洽和生活情趣的恬淡,展现了诗人对新居生活的满意和对友情的珍视。
有美人兮山之阳,步秋翠兮搴孤芳。
姿绰约兮莹冰霜,佩珊珊兮摇明珰。
婉相顾兮袂载扬,闻语笑兮春风香。
口授余兮长生方,将俾尔兮寿而康。
黄鹄舞兮白云翔,殷空半兮鸣琳琅。
隔一水兮遥相望,欲往从之兮无津梁。
天风吹发兮毛骨凉,万籁发兮响笙篁。
恍身世兮俱相忘,惊梦幻兮意自伤。
觉山川兮阻且长,感游子兮思故乡。
白露滴兮月在床,五湖秋晚兮木叶黄。
兰可佩兮荷可裳,仰天一笑兮歌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