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笙何处伴乘鸾,窥牖谁人见阿环。
便有唐家今夕意,月和风露满骊山。
吹笙何处伴乘鸾,窥牖谁人见阿环。
便有唐家今夕意,月和风露满骊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筠的作品,名为《戊申年七夕五绝(其三)》。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七夕这一特定节气中的情感流露和意境构建。
“吹笙何处伴乘鸾,窥牖谁人见阿环。”
这里的“吹笙”即是吹奏一种叫做笙的古代乐器,而“伴乘鸾”则是在说与神仙一同乘坐着神兽“鸾”,这是对仙境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描绘。紧接着,“窥牖谁人见阿环”中的“窥牖”意味着偷看或窥视,而“阿环”通常是古代女子的名字,这里可能隐喻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或者对某位女子的思念。
“便有唐家今夕意,月和风露满骊山。”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凡尘、与自然合一的情境。“便有”表明一种突然涌现的心情,而“唐家今夕意”可能是指诗人对于古代盛世——即唐朝的向往和怀念。随后,“月和风露满骊山”则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夜景图式,月光、微风与露水共同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生动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仙界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历史盛世的怀念,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艺术构思。
尚书示我梅花图,雪色一片涵冰壶。
岁寒萧索少俦侣,偃蹇颇觉形容癯。
南枝一夜回枯槁,漏泄人间春信早。
才看冷蕊耀晨辉,又见繁花照晴昊。
罗浮山人无俗尘,参横月落长相亲。
仙姿缥缈出姑射,白玉为质冰为神。
水边篱落幽深处,梨云半掩瑶台树。
纸帐虚明素影分,银屏皎洁寒香度。
向来孤山风物清,千葩万干何纵横。
林逋几度惬幽赏,长吟屡遣花神惊。
只今零落无知己,惟是西湖渺烟水。
回首当年放鹤亭,千古清风孰能拟。
尚书爱此图画工,标格直与梅花同。
正当鼎鼐调元日,愿报吾皇恩眷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