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爱栽植,植柳水中坻。
乘春持斧斫,裁截而树之。
长短既不一,高下随所宜。
倚岸埋大干,临流插小枝。
松柏不可待,楩楠固难移。
不如种此树,此树易荣滋。
无根亦可活,成阴况非迟。
三年未离郡,可以见依依。
种罢水边憩,仰头闲自思。
富贵本非望,功名须待时。
不种东溪柳,端坐欲何为。
野性爱栽植,植柳水中坻。
乘春持斧斫,裁截而树之。
长短既不一,高下随所宜。
倚岸埋大干,临流插小枝。
松柏不可待,楩楠固难移。
不如种此树,此树易荣滋。
无根亦可活,成阴况非迟。
三年未离郡,可以见依依。
种罢水边憩,仰头闲自思。
富贵本非望,功名须待时。
不种东溪柳,端坐欲何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野外种植柳树的情景,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开篇“野性爱栽植,植柳水中坻”即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意境,显示出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喜悦以及对自由生长环境的追求。
在“乘春持斧斫,裁截而树之。长短既不一,高下随所宜”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精心布置,他不仅是在种植,而且还在于如何让这些柳树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以便它们更好地生长。
“倚岸埋大干,临流插小枝。松柏不可待,楩楠固难移”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不同树种生长特性的观察和理解。他认识到松、柏等树木不易栽培,而柳树则容易成活,这也反映出诗人的实际和务实。
“不如种此树, 此树易荣滋。无根亦可活,成阴况非迟”强调了柳树生长迅速、易于成荫的特性,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树木的偏爱。
最后,“三年未离郡,可以见依依。种罢水边憩,仰头闲自思。富贵本非望,功名须待时。不种东溪柳,端坐欲何为”则是诗人在完成了种植之后,对未来生长成果的期待和对个人功业与时间的哲学思考。诗人通过种树这一行为,寄寓了自己对于简单生活、自然归属以及不急功利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