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参禅久不成,惟将曲糵破愁城。
三杯径醉客已去,一枕未回天欲明。
长羡篱边元亮醉,谁怜泽畔屈原醒。
瓮头浊酒须多酿,准拟归来细细倾。
学道参禅久不成,惟将曲糵破愁城。
三杯径醉客已去,一枕未回天欲明。
长羡篱边元亮醉,谁怜泽畔屈原醒。
瓮头浊酒须多酿,准拟归来细细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光所作的《寄内》。诗中以饮酒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感悟。
首句“学道参禅久不成”,表达了诗人试图通过修道和参禅来寻求心灵解脱的努力,但并未取得成功。接着,“惟将曲糵破愁城”一句,揭示出诗人最终选择了借酒消愁的生活态度。
“三杯径醉客已去,一枕未回天欲明”描绘了诗人饮酒至醉,客人离去,独自在酒香中沉睡,直到天色将明的情景。这既是对个人孤独状态的描写,也隐含着对现实世界冷漠与疏离的感慨。
“长羡篱边元亮醉,谁怜泽畔屈原醒”两句,诗人以陶渊明(字元亮)和屈原为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士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身清醒却无法融入世俗的无奈。陶渊明醉于田园之乐,而屈原则在政治漩涡中保持清醒,两相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瓮头浊酒须多酿,准拟归来细细倾”则表明诗人对未来仍抱有期待,希望在归家后能细细品味生活中的点滴,无论是苦是甜,都能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