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帆飞度下邳城,两岸青山鹢首迎。
风约河声归海近,云低树色傍淮平。
子房流落编书在,玄德驱驰髀肉生。
欲吊古人无处问,飞蝗过后雁哀鸣。
轻帆飞度下邳城,两岸青山鹢首迎。
风约河声归海近,云低树色傍淮平。
子房流落编书在,玄德驱驰髀肉生。
欲吊古人无处问,飞蝗过后雁哀鸣。
这首明代诗人张以宁的《邳州》描绘了一幅轻舟过境、山水相迎的动态画面。首句“轻帆飞度下邳城”,写船行之快,帆影轻盈,仿佛穿越邳州古城,展现出江河的活力与旅途的畅快。次句“两岸青山鹢首迎”,以“鹢首”比喻青山如船头般排列,生动地描绘了两岸青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仿佛在迎接旅人的到来。
第三句“风约河声归海近”,通过“风约”和“归海近”传达出一种渐行渐远、接近大海的意境,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归宿感。第四句“云低树色傍淮平”,进一步描绘了沿途景色,云低树密,淮水平静,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画面。
第五、六句“子房流落编书在,玄德驱驰髀肉生”,诗人借典故抒怀,提及张良(子房)的智慧和刘备(玄德)的辛劳,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和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最后一句“欲吊古人无处问,飞蝗过后雁哀鸣”,以雁鸣表达哀思,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历史和无法寻觅的古人深深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既有山水之美的描绘,又有历史人物的联想,情感深沉,富有哲理。
多病成懒疏,日月忽驱逐。
家人厌陈迹,洒扫新我目。
争此须臾间,扰扰竞多福。
习气变性情,不复生惭恧。
幸有一樽酒,可以寄清穆。
夜静天四垂,星光就檐屋。
灯烛忽空旷,琴书转幽独。
休心薇蕨内,庶免营旨蓄。
凤凰鸣高冈,贻笑于鸡鹜。
得终岁寒心,尚愧庭前竹。
去去天台山,幽兰会当馥。
鹭点青松白,莺穿绿柳黄。
儿时工对偶,老去更文章。
诛意平生学,爰咨去路忙。
酒边招隐操,我更忆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