槿篱径曲几回穿,屋厂轩窗别一天。
供石全临倪画法,浣花亦取惠山泉。
香熏红袖安禅榻,月引缁僧上酒船。
清事将无成溺惑,因空俗韵便名仙。
槿篱径曲几回穿,屋厂轩窗别一天。
供石全临倪画法,浣花亦取惠山泉。
香熏红袖安禅榻,月引缁僧上酒船。
清事将无成溺惑,因空俗韵便名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生活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己在自然与艺术中寻求精神寄托的过程。
首联“槿篱径曲几回穿,屋厂轩窗别一天”,通过描述曲折的小径和独特的房屋布局,营造出一种隐逸脱俗的氛围。这里的“槿篱”指的是用木槿花编成的篱笆,象征着自然与生活的和谐共存。“别一天”则强调了这处居所与外界的隔绝感,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
颔联“供石全临倪画法,浣花亦取惠山泉”,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他不仅欣赏倪瓒的绘画技法,还亲自到惠山汲取泉水来洗涤花朵,这样的细节体现了他对艺术和自然美的追求与尊重。
颈联“香熏红袖安禅榻,月引缁僧上酒船”,描绘了诗人与僧侣共度时光的情景。通过“香熏红袖”和“安禅榻”的描述,营造出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而“月引缁僧上酒船”则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雅趣,暗示了诗人与僧侣之间超越了日常交往的深厚情谊。
尾联“清事将无成溺惑,因空俗韵便名仙”,表达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诱惑的淡然态度。他认为,真正的清雅生活并非远离尘世,而是能够在日常琐事中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洁,从而达到心灵的升华,如同仙人一般超凡脱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艺术和精神生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与实践。
君恩宽逐客,万里听归来。
未上凌烟阁,先登望海台。
山为翠浪涌,湖拓碧天开。
目断飞云处,终身愧老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