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柳絮人千里,楚泽芦花水半扉。
身卧不知云子白,气酣聊作木奴酸。
灞桥柳絮人千里,楚泽芦花水半扉。
身卧不知云子白,气酣聊作木奴酸。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与孤独感。
首句“灞桥柳絮人千里”,以灞桥的柳絮起兴,形象地描绘出诗人远离家乡,与亲人相隔千里的景象。灞桥是古代送别之地,柳絮则象征着离别与飘零,这一句既点明了地点,又营造了浓厚的离愁别绪氛围。
次句“楚泽芦花水半扉”,将视线转向远方,楚泽芦花的景象与前一句形成对比,暗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芦花随风摇曳,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而“水半扉”则可能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如同水面一般深邃,难以触及。
后两句“身卧不知云子白,气酣聊作木奴酸”,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身卧不知云子白”中的“云子白”可能是指白云或云朵,这里用以比喻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助,即使在休息时也无法摆脱这种情绪。“气酣聊作木奴酸”则是诗人借酒浇愁,试图通过饮酒来缓解内心的痛苦,但“木奴酸”(木瓜)的酸涩味道,实际上加重了诗人的忧郁和孤独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描写,巧妙地传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语言含蓄而富有意境,展现了元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方式。
四民不相夺,事业勤且专。
所适既多歧,乃为异物迁。初心转错乱,故步成跰?。
一纵不可收,有如解缆船。
而况佛之徒,辞家童其颠。
耕杼两不知,萧条香火缘。
胡为反自弃,舍已芸人田。
笔墨残画永,词章夺春妍。
持此谒豪贵,往往求知怜。
大事殊未明,口张鼻撩天。
不见汤休辈,才名举世传。
形化心亦尔,抱病归黄泉。
汝质本浑金,未逢妙手镌。
好名一以误,沈溺在诗篇。
毫釐失千里,萍梗空十年。
吾言虽屡苦,掉首终弗然。
迩来心孔开,旧学都弃捐。
青山决栖隐,求师觅安禅。
闻之喜且疑,此志谅能坚。
行矣无所赠,短章当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