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谤图苟安,讵云知体要?
竭尔灌婴谋,难弭过山盗。
天门云九重,守之赤文豹。
蒯生虽善言,无由沥血告。
金钱费流输,庐山壑如窖。
六军霸上来,尽为儿戏噪。
应变在慎权,鉴远不资耄。
张掖惟弱兵,犁污尚难傲。
孝武天亶才,诏令见能到。
是以元封初,师詟朔方暴。
避谤图苟安,讵云知体要?
竭尔灌婴谋,难弭过山盗。
天门云九重,守之赤文豹。
蒯生虽善言,无由沥血告。
金钱费流输,庐山壑如窖。
六军霸上来,尽为儿戏噪。
应变在慎权,鉴远不资耄。
张掖惟弱兵,犁污尚难傲。
孝武天亶才,诏令见能到。
是以元封初,师詟朔方暴。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读汉书五章》第四章,通过历史典故和形象描绘,探讨了权力运用、战略决策以及道德责任等深刻议题。
首句“避谤图苟安,讵云知体要?”揭示了人物在面对批评与压力时,往往选择逃避而非正视问题本质,这种行为并非真正的智慧或策略。接着,“竭尔灌婴谋,难弭过山盗。”引用灌婴的故事,灌婴曾以智谋平定叛乱,但此处暗示即便如此,也难以彻底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暗含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
“天门云九重,守之赤文豹。”以天门象征权力中心,九重云层比喻其深不可测,而“赤文豹”可能象征着权力的守护者,或是权力本身。这一句反映了权力的神秘与复杂性,以及维护权力的艰难。
“蒯生虽善言,无由沥血告。”提到蒯通,他善于言辞,却无法向权力中心表达自己的观点,暗示了言论自由与权力之间的矛盾。
“金钱费流输,庐山壑如窖。”描述了资源的大量消耗,如同庐山的山谷一样深不见底,隐喻了财富的无尽消耗与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
“六军霸上来,尽为儿戏噪。”指出军队本应是国家的守护者,却因内部纷争而失去纪律,如同孩童的游戏,这反映了权力斗争对国家稳定的影响。
“应变在慎权,鉴远不资耄。”强调在面对变化时,谨慎使用权力的重要性,以及长远考虑而非短视。
“张掖惟弱兵,犁污尚难傲。”提到张掖的军队力量薄弱,即使面对污秽(可能指敌人或困难),也难以自傲,暗示了军事实力与自信之间的关系。
“孝武天亶才,诏令见能到。”赞扬汉武帝的才能,他的诏令能够达到目的,体现了强者的影响力。
“是以元封初,师詟朔方暴。”最后,总结了汉武帝在元封初年时,军队震慑了北方的侵略者,展现了其军事成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探讨了权力、道德、战略与个人责任等主题,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北来征雁带魂消。夕吹咽寒涛。
太清楼畔鶤弦涩,空回首、仙乐层霄。
旧谱水云舟夜,新声国宝湖桥。杏花词事剪冰绡。
遗恨付桐焦。音官大晟飘零后,风和雨、送尽云韶。
今古人天悽籁,霓裳一例蓬蒿。
古墙阴、夕阳西下,乱虫萧飒如雨。
西风身世前因在,尽意哀吟何苦。谁念汝。
向月满花香,底用凄凉语。清商细谱。
奈金井空寒,红楼自远,不入玉筝柱。
閒庭院,清绝却无尘土,料量长共秋住。
也知玉砌雕栏好,无奈心期先误。愁谩诉。
祇落叶空阶,未是消魂处。寒催堠鼓。
料马邑龙堆,黄沙白草,听汝更酸楚。
大江流日夜,空亭浪卷,千里起悲心。
问花花不语,几度轻寒,恁处好登临。
春幡颤袅,怜旧时、人面难寻。
浑不似、故山颜色,莺燕共沉吟。销沉。
六朝裙屐,百战旌旗,付渔樵高枕。
何处有、藏鸦细柳,系马平林。
钓矶我亦垂纶手,看断云、飞过荒浔。
天未暮,帘前只是阴阴。
更尊前、几回西笑,茫茫时事如许。
长安一雨分新旧,惟有夕阳无主。
春思苦,怕花满,红桑无地悲离黍。
春归甚处,但残燕空林,乱莺芳草,总是断魂路。
嗟迟暮,休倚兰成词赋,江关赢得孤旅。
高楼纵续笙歌梦,愁带北来笳鼓。
乡信阻,想寂寞,珠帘尚捲西山雨。
凄弦自语,恁冷泪成波,荒波变酒,浇遍赵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