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流日夜,空亭浪卷,千里起悲心。
问花花不语,几度轻寒,恁处好登临。
春幡颤袅,怜旧时、人面难寻。
浑不似、故山颜色,莺燕共沉吟。销沉。
六朝裙屐,百战旌旗,付渔樵高枕。
何处有、藏鸦细柳,系马平林。
钓矶我亦垂纶手,看断云、飞过荒浔。
天未暮,帘前只是阴阴。
大江流日夜,空亭浪卷,千里起悲心。
问花花不语,几度轻寒,恁处好登临。
春幡颤袅,怜旧时、人面难寻。
浑不似、故山颜色,莺燕共沉吟。销沉。
六朝裙屐,百战旌旗,付渔樵高枕。
何处有、藏鸦细柳,系马平林。
钓矶我亦垂纶手,看断云、飞过荒浔。
天未暮,帘前只是阴阴。
这首词以大江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大观亭上所见所感。"大江流日夜"展现出江水滔滔不绝的壮阔景象,空寂的亭台与翻滚的浪花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千里之外的悲凉心境。"问花花不语"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出对人事变迁的感慨,轻寒多次袭来,使得登临之处显得更加凄清。
"春幡颤袅"暗示了时光流转,旧时的人面已难以追寻,与昔日山色的对比中,透露出物是人非的哀愁。"浑不似、故山颜色,莺燕共沉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怀旧之情,连莺燕也似乎在低语着往昔的记忆。
接下来,词人将视线转向历史,提及六朝的繁华与战火,这些都已成为渔樵们闲谈的往事,而眼前只有渔夫樵子的悠闲生活。"何处有、藏鸦细柳,系马平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但又蕴含着历史的沧桑。
词人自己也在钓鱼,看着云彩飘过荒废的江边,感叹时光易逝。"天未暮,帘前只是阴阴"以景结情,黄昏未至,却已是阴霾笼罩,暗合了词人心中的沉郁情绪。
整体来看,谭献在这首《渡江云》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沉感慨,以及对故园的怀念之情。
簇坐熏篝近玉窗,悄无声影断邻厖。
可知画尽销魂字,金箸炉前倚一双。
绿筠剪取烟江畔。依然是、帝子啼痕红染。
细节理千丝,爱玉钩长绾。
象蔑犀钉初上了,胜一片、湘云纤软。深院。
更白珠连缀,翠羽横卷。
最恨陌上钿车,被春风摇曳,暗藏人面。
惆怅碧纹回,有冷波吹练。
镇日珊瑚慵不起,便串断、蜻蜓谁管。银蒜。
休误了归来,画梁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