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江州琵琶亭》
《题江州琵琶亭》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古风

危亭古榜名琵琶,尚有枫叶连荻花。

呜呼司马则已矣,行人往来皆叹嗟。

司马风流映千古,当日琵琶传乐府。

江山寂寞三百年,浔阳风月知谁主。

我今单舸犯江潭,往来略已遍东南。

可怜千里伤心目,不待琵琶泪满衫。

(0)
翻译
古老的危亭上挂着琵琶的匾额,枫叶和荻花相接一片。
唉,司马已经不在了,过客们都为之感叹。
司马的风雅流传千秋,当年琵琶曲在乐府广为流传。
三百年的江山如此寂寥,浔阳的风月又归谁所有。
如今我独自划船闯入江潭,几乎游遍了东南各地。
可惜千里之外的景色令人伤感,还没等到琵琶声响起,泪水就打湿了衣衫。
注释
危亭:高而险峻的亭子。
古榜:古老的牌匾。
名琵琶:以琵琶命名。
枫叶:红色的枫叶。
荻花:秋天的芦苇花。
司马:泛指有才华的文人。
则已矣:已经去世。
行人:过路的人。
皆叹嗟:都发出叹息。
风流:才情出众,风雅。
映千古:流传千百年。
琵琶传乐府:琵琶曲在音乐机构中流传。
江山寂寞:江山空旷寂静。
浔阳:地名,今江西九江。
风月知谁主:风月之事由谁主宰。
单舸:独木舟。
江潭:江边水潭。
略已遍:几乎走遍。
可怜:令人怜悯。
伤心目:令人伤感的景象。
泪满衫:泪水打湿了衣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意境。开篇提到的“危亭古榜名琵琶”和“尚有枫叶连荻花”,通过对琵琶亭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荒凉与岁月流逝的氛围。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缅怀之情。

接着,“呜呼司马则已矣,行人往来皆叹嗟”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的感慨,司马以其才华和风流著称,但时光易逝,如今只留下遗迹和人们的叹息。

“司马风流映千古,当日琵琶传乐府”则是对司马相如不朽文学成就的赞美,他的作品如同琵琶般传唱千古,成为乐府诗歌的一部分。

“江山寂寞三百年,浔阳风月知谁主”一句,通过时间的长河和自然景观,表达了历史的沉重与无常。这里的“浔阳”特指司马相如曾居住的地方,而“风月”象征着美好而易逝的事物。

诗人在最后几句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慨:“我今单舸犯江潭,往来略已遍东南。可怜千里伤心目,不待琵琶泪满衫。”这里,“单舸”和“犯江潭”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孤独的旅途,通过对东南各地的游历,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顶峰。最后一句则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泪水即将满衫,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哀伤与怀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构建了一幅跨越时空的文化画卷。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感惜旧事三章·其三

万絮飘残弱燕孤,春声已是滥吹竽。

人间梦醒无残烛,沧海潮平见断菰。

未肯回头惊马逝,谁教破格试鸦涂?

公然此獠矜冠带,不畏侏儒诮丈夫。

(0)

感惜旧事三章·其一

谍舌笼鹦以粒骄,拉烟为宅不如枭。

愿求秦斧诛嫪毐,谁坐齐庭谳竖刁?

九曲河源争简絜,群星天次拱招摇。

六宗大礼多沿革,漫说私禋重不祧。

(0)

花朝忆梦图太守悼亡作也绝句四章用元倡韵·其四

梦已三年不梦春,春归已旧泪犹新。

有愁怕对安仁说,我亦西风感鬓人。

(0)

潞河二章·其二

燕京雨十日,群涨归一河。

南下如客心,瞬息千里过。

客心水同逝,客行尚蹉跎。

凭舷眄高阔,愁来纷益多。

晚云弄微阴,残日含林阿。

移舟就烟泊,遥夜还如何?

(0)

道中阻雨过同年黄体正寓斋并招徐雯朱渭清两孝廉饮醉宿话旧纪事感怀即赠黄君得四章·其二

自别诸君已四年,敝衣尘帽各相怜。

有才炫世皆为累,失意看花总不妍。

静夕漫参枯木偈,颠风谁挽下滩船?

尽拌一醉如泥烂,斜月梧阴抱石眠。

(0)

秋日病中咏怀诗二十一章·其十六

白榆何历历,照我堂上眠。

梦中见黄姑,携我行青天。

青天有万里,人寿无万年。

但适一日生,可傲三山仙。

慨彼精血竭,多为忧所煎。

山云性同石,风来揉作绵。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