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亭古榜名琵琶,尚有枫叶连荻花。
呜呼司马则已矣,行人往来皆叹嗟。
司马风流映千古,当日琵琶传乐府。
江山寂寞三百年,浔阳风月知谁主。
我今单舸犯江潭,往来略已遍东南。
可怜千里伤心目,不待琵琶泪满衫。
危亭古榜名琵琶,尚有枫叶连荻花。
呜呼司马则已矣,行人往来皆叹嗟。
司马风流映千古,当日琵琶传乐府。
江山寂寞三百年,浔阳风月知谁主。
我今单舸犯江潭,往来略已遍东南。
可怜千里伤心目,不待琵琶泪满衫。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意境。开篇提到的“危亭古榜名琵琶”和“尚有枫叶连荻花”,通过对琵琶亭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荒凉与岁月流逝的氛围。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缅怀之情。
接着,“呜呼司马则已矣,行人往来皆叹嗟”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的感慨,司马以其才华和风流著称,但时光易逝,如今只留下遗迹和人们的叹息。
“司马风流映千古,当日琵琶传乐府”则是对司马相如不朽文学成就的赞美,他的作品如同琵琶般传唱千古,成为乐府诗歌的一部分。
“江山寂寞三百年,浔阳风月知谁主”一句,通过时间的长河和自然景观,表达了历史的沉重与无常。这里的“浔阳”特指司马相如曾居住的地方,而“风月”象征着美好而易逝的事物。
诗人在最后几句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慨:“我今单舸犯江潭,往来略已遍东南。可怜千里伤心目,不待琵琶泪满衫。”这里,“单舸”和“犯江潭”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孤独的旅途,通过对东南各地的游历,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顶峰。最后一句则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泪水即将满衫,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哀伤与怀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构建了一幅跨越时空的文化画卷。
自别诸君已四年,敝衣尘帽各相怜。
有才炫世皆为累,失意看花总不妍。
静夕漫参枯木偈,颠风谁挽下滩船?
尽拌一醉如泥烂,斜月梧阴抱石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