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絮飘残弱燕孤,春声已是滥吹竽。
人间梦醒无残烛,沧海潮平见断菰。
未肯回头惊马逝,谁教破格试鸦涂?
公然此獠矜冠带,不畏侏儒诮丈夫。
万絮飘残弱燕孤,春声已是滥吹竽。
人间梦醒无残烛,沧海潮平见断菰。
未肯回头惊马逝,谁教破格试鸦涂?
公然此獠矜冠带,不畏侏儒诮丈夫。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反思。首句“万絮飘残弱燕孤”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的景象,飘落的柳絮和孤独的燕子,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春声已是滥吹竽”一句,借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惋惜。
“人间梦醒无残烛”一句,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强调了现实世界的无情与残酷,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沧海潮平见断菰”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大海的平静与菰草的断折形成鲜明对照,象征着世事的变迁与生命的脆弱。
“未肯回头惊马逝,谁教破格试鸦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生命易逝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自我命运的反思与不甘。诗人似乎在问自己,为何不能回头阻止时间的流逝,又为何要尝试那些不合常规的道路。
最后,“公然此獠矜冠带,不畏侏儒诮丈夫”两句,通过对比“獠”(野兽)与“丈夫”的形象,以及“侏儒”与“丈夫”的态度,表达了对社会中某些人行为的讽刺与批判。诗人似乎在说,那些自以为是、不顾他人感受的人,即便受到嘲笑,也依然我行我素,不以为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情感丰富,寓意深远。
渠水咨良牧,金台辍上宾。
山川今后户,蛮獠亦吾人。
保障一方寄,裤襦千里春。
西师足家问,吉语寄邮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