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辛卯入杭呈王察判·其二》
《辛卯入杭呈王察判·其二》全文
宋 / 陆文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古人糟粕在遗经,圣学非由积累成。

每向同中参孔释,时于异处别朱程。

一川水满源头活,半夜天高月色明。

下学工夫迟十载,小儒终是雾中行。

(0)
注释
糟粕:指过时或不好的东西。
遗经: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文献。
积累:逐渐增加、累积。
参孔释:参考孔子和佛教的教义。
异处:不同的观点或理论。
别朱程:分辨朱熹的思想。
朱程:朱熹,宋代儒家学者。
源头活:比喻事物的生机和活力。
下学:指世俗学问的学习。
工夫:努力或时间。
迟十载:晚十年。
小儒:自谦之词,指自己学问不深的人。
雾中行:比喻在困惑或迷茫中探索。
翻译
古人的糟粕还在遗留的经典中,圣人的学问并非堆积而成。
常常在相同之处参悟孔子和佛教的教义,偶尔在不同的观点中分辨朱熹的思想路径。
一条河流源头充满活力,夜晚天空高远,月光皎洁。
如果下苦功学习十年,小小的儒者仍然会在知识的迷雾中摸索前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陆文圭所作的《辛卯入杭呈王察判(其二)》。诗中,作者以古人的智慧为引,强调圣人学问并非单纯积累而成,而是通过比较和融合不同学说,如儒家孔子与佛教释迦牟尼的思想,以及朱熹的理学观点,来求得真知。他以流水比喻学问的源泉,认为只有保持思想活跃,不断探索,才能使学问鲜活。诗人自谦地说,如果自己未能早些下功夫深入学习,那么即使略有小成,也如同雾中行走,看不清大道。整首诗寓含了对学术研究方法的见解和自我反思。

作者介绍

陆文圭
朝代:宋   字:子方   号:墙东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生辰:1252~1336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猜你喜欢

菜花

百花香后菜花香,开遍朝阳又夕阳。

贫女梳妆无此艳,野人冠服总宜黄。

行来村落风光好,看到儿孙滋味长。

闻道英雄曾托业,果谁物色到村庄。

(0)

感秋词四首·其三

痴情又引兴添赊,暗为芳踪问水涯。

却笑风光殊不似,十分惆怅过西家。

(0)

幽斋

幽斋景萧索,懒漫性相亲。

窗竹能医俗,园葵不救贫。

残书留教子,淡月照随人。

岑寂故乡梦,閒鸥况此身。

(0)

次韵和周君雪昆生日诗二首·其二

十月阳春尚未过,宾朋欢宴畅如何。

岁寒益润乔松色,心寂难翻古井波。

三不名斋尤悔寡,九如祝嘏颂声多。

芝兰玉树亭亭立,会看莱衣奏雅歌。

(0)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其一缘起

严寒风雪成高会,千古江山萃秀灵。

往事重提同幻梦,旧游今聚几晨星。

大苏入社头俱白,小阮窥人眼自青。

江上题襟盛裙屐,儗将佳什写云屏。

(0)

金少尉夫人招饮口占一绝

画堂宴敞集群芳,侍女频添宝鸭香。

茶鼎烟疏情话久,满栏花影正斜阳。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