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斋景萧索,懒漫性相亲。
窗竹能医俗,园葵不救贫。
残书留教子,淡月照随人。
岑寂故乡梦,閒鸥况此身。
幽斋景萧索,懒漫性相亲。
窗竹能医俗,园葵不救贫。
残书留教子,淡月照随人。
岑寂故乡梦,閒鸥况此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居于幽静斋室中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首句“幽斋景萧索”点明了环境的清冷与简朴,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超然。接着,“懒漫性相亲”则透露出诗人性格上的随性和自在,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
“窗竹能医俗”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窗外的竹子视为能够治愈世俗烦恼的存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园葵不救贫”,则以园中生长的向日葵,象征着虽有生机却无法解决实际生活困境的无奈,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残书留教子”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后代的期望与责任感,即使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仍不忘传承知识与智慧。“淡月照随人”,通过月光的温柔与陪伴,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灵相通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
最后,“岑寂故乡梦,闲鸥况此身”,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在这片岑寂之中,诗人仿佛与悠闲的鸥鸟一同飞翔,追求着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幽斋环境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皇天不测威,弥月穷阴结。
冻深日驭短,冰坚坤厚裂。
敝裘虽被体,浊酒新告竭。
兀兀室中榻,寂寂户外辙。
尚留胸腹温,实恐指爪折。
野屋昼断烟,湿突坐鶗鴂。
白面谁家子,光采鲜洁下床日将午。
香厨供炰鳖,气蒸闻帐暖,坐久呼耳热。
不识江南寒,那知蓟北雪。
蓟北今年十尺雪,长安九衢鞍马绝。
况复斗米三百钱,饿尸填道翻乌鸢。
此中米价频年贱如土,贩夫抛弃玉粒同流泉。
汝曹岂知造化损益理,长安往岁白粱狼藉遗路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