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缘道者信难哉,小工石匠亦持斋。
世间苦行谁能此,为向白沙会下来。
作缘道者信难哉,小工石匠亦持斋。
世间苦行谁能此,为向白沙会下来。
这首诗《三偈寄白沙和尚(其三)》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修行者的敬仰与对苦行精神的赞美。
首句“作缘道者信难哉”,开篇即以疑问的语气,强调了修道之路的艰难与不易,道出了修行者面临的种种挑战和考验。接着,“小工石匠亦持斋”一句,将修道的范围扩大至各行各业,无论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小工还是技艺精湛的石匠,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修行,持守清规,体现了修行并非仅限于僧侣或隐士,而是渗透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世间苦行谁能此”,进一步深化了对修行者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在世俗的纷扰中,能够坚持苦行,实属不易,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修行者超凡脱俗境界的敬佩之情。最后,“为向白沙会下来”一句,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暗示了诗人与修行者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彼此精神追求的共鸣与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修行者生活状态的描绘,以及对其精神境界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苦行精神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推崇,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与内在平和的生活态度。
庵里人行庵外路,庵外人来庵里坐。
遮头茅草欠坚牢,年年风雨年年破。
气吐虹霓,笔飞鸾凤,从来锦绣文章。
谪仙才调,复见庆流芳。
向自题名雁塔,不十载、德播河阳。
慰民望,一麾出守,风月任平章。
清和,时欲半,吕仙诞日,正此相当。
欣逢初度旦,敢献椒觞。
只恐经纶大手,应休期、便趣曹装。
愿箕宿,照临南极,拱北远流光。
翠屏对晚,鸟榜占堤,钟声又敛春色。
几度半空敲月,山南应山北。欢娱地,空浪迹。
谩记省、五更闻得。洞天晓,夹柳桥疏,稳纵香勒。
前度涌金楼,笑傲东风,鸥鹭半相识。
暗数院僧归尽,长虹卧深碧。花间恨,犹记忆。
正素手、暗携轻拆。夜深后,不道人来,灯细窗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