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苍虽物故,画自有精神。
逢著便题句,笑今始解珍。
书斋真是古,绣嶂恰方春。
略彴筇声度,应来问字人。
宗苍虽物故,画自有精神。
逢著便题句,笑今始解珍。
书斋真是古,绣嶂恰方春。
略彴筇声度,应来问字人。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题张宗苍画》。诗中通过对一幅已故画家张宗苍的作品的描绘,展现了对艺术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联“宗苍虽物故,画自有精神”,开篇即点明了主题,虽然画家已逝,但其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却依然鲜活。这既是对张宗苍艺术成就的肯定,也是对艺术永恒性的赞颂。
颔联“逢著便题句,笑今始解珍”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面对这幅画时的感想。他似乎在说,每遇见这样一幅画,都会被其中的美所触动,而这种美,只有在当下才能真正理解并珍惜。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敏感和热爱,也暗示了艺术欣赏的即时性和主观性。
颈联“书斋真是古,绣嶂恰方春”描绘了一幅书斋内景,古朴的书斋与生机勃勃的春日山景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活力的氛围。这一联通过空间的转换,巧妙地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雅相结合,展现了艺术与生活的和谐共存。
尾联“略彴筇声度,应来问字人”以轻盈的笔触收束全诗。略彴(小桥)上竹杖(筇)的声音,预示着有访客即将来到,这不仅是对画面中可能的情境的想象,也是对艺术交流与传承的美好期待。通过这一细节,诗人表达了对艺术传播与分享的渴望,以及对艺术社群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幅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艺术、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艺术交流与传承的热切期盼。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乾隆皇帝作为艺术爱好者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人世贪名岂是闲,几回思算几凄然。
故乡路远不得信,寒月夜来还复圆。
霜趁悲鸿归楚泽,风移残烧下秦川。
莫言酒作销忧物,更有新诗一两篇。
曲湖连曲接平芜,前事因循好叹吁。
不见有源堪畎凿,便来此地费工夫。
蛙能聚响难停息,莲本含香旧已无。
夹岸近教多种柳,少延春色向城隅。
帖帖平湖印晚天,踏歌游女锦相牵。
凤城半掩人争路,犹有胡琴落后船。
永日跻云峰,向晚下秋巘。
却望碧城中,楼台翠烟满。
前旌拥归骑,缓辔徐驭隐。
旷望写予心,平波海天远。
顾予畴昔志,本以锄犁挽。
敢望麋鹿资,遘此云龙旦。
金门容窃步,玉殿叨灵眷。
复此千骑来,日逐纷华战。
平生知退意,长畏岁月晚。
行当引初服,还把芰荷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