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乌台第一章,当年物论忒雌黄。
人心自有公非是,天理岂能终晦亡。
奸魄虽生名已死,弹文尚湿墨犹香。
偷生宁复百年活,地下何颜见竹芗。
犹记乌台第一章,当年物论忒雌黄。
人心自有公非是,天理岂能终晦亡。
奸魄虽生名已死,弹文尚湿墨犹香。
偷生宁复百年活,地下何颜见竹芗。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王义山所作,名为《挽竹芗龚侍郎(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正义的坚守。
“犹记乌台第一章,当年物论忒雌黄。” 这两句是对往昔的回忆,提及某个重要事件或文献的开篇,这里“物论”指的是世人的议论,而“忒雌黄”则形容事物的繁复与混沌。作者表达了对于过去重大历史时刻的记忆和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慨。
“人心自有公非是,天理岂能终晦亡。” 这两句探讨的是人性与天道的问题。“人心自有公”意味着人类内在有辨别是非的标准,而“天理岂能终晦亡”则表达了对正义和自然法则不灭的信仰。
接下来的“奸魄虽生名已死,弹文尚湿墨犹香。” 描述了一种情况,即某些负面人物(奸魄)虽然还活着,但他们的恶行已经让人唾弃,他们的名声早已死亡。同时,“弹文”可能是指文字批评或文人的作品,表明即使在激烈的斗争之后,正直的声音依然生动有力。
最后两句“偷生宁复百年活,地下何颜见竹芗。” 表达了作者面对艰难选择时的决绝态度。“偷生”指的是苟且偷生的生活,而“宁复百年活”则表明作者宁愿短暂而光明磊落地活着,也不愿意长时间地苟延残喘。最后,“地下何颜见竹芗”则是对未来可能的境遇的一种预感和担忧,通过“竹芗”这一物象,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生命与死亡的深刻体悟。
王义山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他对于历史责任、人性正义以及个人的道德选择的深切关怀。他的语言严谨而富有力度,每一句都透露出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夜雨鸣檐送五更,不惊高卧最多情。
窗间细视花无恙,墙外随听屐有声。
数把柔丝堤柳嫩,一奁方镜闸波清。
出门眼界殊明洁,但觉春寒处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