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浙昨逢灾,米价顿踊贵。
赈恤纵多方,补救仅稍济。
夏收今年佳,额手幸天赐。
秋初闻望霖,切切愁不置。
旋即报沾足,其苏方快意。
漕粟仍截留,采籴无所事。
以此争流通,市售转平易。
民获豆釜资,商收奇赢利。
乃知大造力,好生诚普惠。
追思去岁歉,愚民法轻试。
叫呶岂乐为,亦为饔飧计。
姑息虑易逞,教化惭未逮。
何如庆逢年,民生自畅遂。
两浙昨逢灾,米价顿踊贵。
赈恤纵多方,补救仅稍济。
夏收今年佳,额手幸天赐。
秋初闻望霖,切切愁不置。
旋即报沾足,其苏方快意。
漕粟仍截留,采籴无所事。
以此争流通,市售转平易。
民获豆釜资,商收奇赢利。
乃知大造力,好生诚普惠。
追思去岁歉,愚民法轻试。
叫呶岂乐为,亦为饔飧计。
姑息虑易逞,教化惭未逮。
何如庆逢年,民生自畅遂。
这首诗描绘了浙江地区遭遇灾害后,米价上涨,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救济,情况有所缓解的情景。夏季丰收,人们庆幸上苍的恩赐;然而秋季初时,却传来连绵阴雨的消息,令人心生忧虑。但不久之后,雨水充足,农作物得到充分滋养,灾情得以缓解,百姓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诗中提到,政府通过控制粮食的流通,阻止囤积居奇,使得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平稳下降。这不仅保障了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也促进了商业活动的恢复,增加了商人的收益。诗人由此感慨,这种大范围的救助行动体现了国家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是真正的仁政。
回顾去年的歉收,诗人反思当时应对措施的不足,认识到在面对民众需求时,有时过于宽容反而容易导致不良行为的滋生,而有效的教化工作并未及时跟上。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今年丰收之年的感激之情,认为这是百姓福祉得以畅遂的重要原因,体现了国家政策的正确性和人民生活的和谐。
整首诗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应对策略,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民生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治理的独到见解。
风流画史惜年光,写出宫桃异众芳。
深浅旧红浑改色,轻盈新碧倍生香。
佳人金谷颜如雪,阿母瑶池鬓己霜。
不与杏花争艳冶,肯随柳絮效颠狂。
靓妆姑射花钿小,缓步飞琼玉佩长。
勾引流莺窥翠幕,留连戏蝶绕华堂。
题诗细咏情何极,呼酒相看醉不妨。
带露一枝尤莹洁,绝胜汤饼试何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