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台阁滩怀时尽》
《台阁滩怀时尽》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旅病方思汝,衷怀未可论。

所施惭所报,知己重酬恩。

滩浅石流疾,秋高霜鬓繁。

到山黄叶尽,寒夜感谁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旅居他乡,身患疾病时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与感激之情。首句“旅病方思汝”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在异乡患病时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怀念。接下来的“衷怀未可论”,则暗示了内心的复杂情感难以言表,可能包含了对友情的珍视、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所施惭所报,知己重酬恩”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友谊的思考。这里提到的“施”与“报”,指的是给予与回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充分回报朋友之恩的愧疚之情。同时,“知己重酬恩”也体现了诗人对真正知音的珍视和感激,愿意以行动来表达对友情的重视。

后四句“滩浅石流疾,秋高霜鬓繁。到山黄叶尽,寒夜感谁存”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前两句“滩浅石流疾,秋高霜鬓繁”运用了对比手法,以水流的快速与秋天霜白的鬓发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暗喻了人生的短暂与岁月的无情。后两句“到山黄叶尽,寒夜感谁存”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山上的黄叶凋零殆尽,象征着生命的消逝,而寒冷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不禁感慨,似乎在问世间还有谁能理解或陪伴自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和自然景象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景泰山

七仙同坐一山中,镜履如今梦亦空。

芳草欲寻忠简迹,白云遥指梵王宫。

花开不省经年别,人到惟闻隔岭钟。

问讯蒲庵也归寂,茶烟空绕佛灯红。

(0)

赠刘东山先生赴大司马之召

身系安危四十秋,公才合作济川舟。

和风北雨人人悦,土俗民情处处求。

西北烽烟今日急,东南凋瘵几时瘳。

平生忧国忧民意,心纵求休谊可休。

(0)

苍厓为侍御周襄虞先生题

一厓高控浙东西,上柱苍苍下映溪。

秋色迥连沧海阔,晚晴偏觉万山低。

擎天终古何由壤,拔地无阶岂易跻。

我欲振衣酬仰止,钱塘烟水搒舟迷。

(0)

早行·其一

咿喔邻鸡唤早行,出门车马已纵横。

星河摇漾楚天阔,风露飘零秋气清。

厌树乱鸦催漏箭,傍人残月送钟声。

扶桑不远堪翘首,几朵祥云捧大明。

(0)

送翰林侍讲陈师召升南京太常寺少卿

尚觉陈蕃道义尊,也从昭代识诸孙。

高文大册谁堪比,璞玉浑金未易论。

风雨别离魂正断,冰霜期待意弥敦。

太常庭院花多少,更护长松百尺根。

(0)

大忠祠

断港风烟驻帝舟,汴杭城阙隔中州。

手扶赤日雄心在,血洒沧溟正气收。

九死未消吞虏恨,千年不共戴天仇。

大忠祠下东流水,潮落潮生春复秋。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