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起东林气节同,甲申遭变恨何穷。
当年魂附龙髯去,今日名垂国史中。
社稷殉墟宜食报,春秋祭帑慰孤忠。
而今始得幽光阐,千载皇朝祀典隆。
继起东林气节同,甲申遭变恨何穷。
当年魂附龙髯去,今日名垂国史中。
社稷殉墟宜食报,春秋祭帑慰孤忠。
而今始得幽光阐,千载皇朝祀典隆。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安平所作的《奉先大令廓庵公栗主入忠孝报忠两祠恭纪三首》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对前朝忠臣廓庵公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
首句“继起东林气节同”,赞扬廓庵公继承了东林学派的高风亮节,展现出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信念。接着,“甲申遭变恨何穷”一句,点明了廓庵公在甲申年遭遇变故时的悲痛与无奈,暗示了他所面临的艰难处境。
“当年魂附龙髯去”描绘了廓庵公在危难之际,魂魄追随君王而去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君主的忠诚与牺牲精神。“今日名垂国史中”则赞美了廓庵公的英名永载史册,为后人所铭记。
“社稷殉墟宜食报,春秋祭帑慰孤忠”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廓庵公为国家社稷而献身的精神值得后世永远纪念,并通过祭祀来慰藉他的孤忠之心。最后,“而今始得幽光阐,千载皇朝祀典隆”表达了诗人对于廓庵公事迹被后世广泛传颂的欣慰,以及对其崇高精神的永恒敬仰。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廓庵公生平事迹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诗人对忠贞不渝精神的崇敬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