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初夜暗凉生,门巷欢呼见物情。
时节自令儿女爱,年华潜遣鬓毛惊。
一声霹雳开银汉,万丈云涛下太清。
析木津头倾见底,鹊桥从此不须营。
早秋初夜暗凉生,门巷欢呼见物情。
时节自令儿女爱,年华潜遣鬓毛惊。
一声霹雳开银汉,万丈云涛下太清。
析木津头倾见底,鹊桥从此不须营。
这首宋诗《又次韵罗商卿七夕雷雨》由项安世所作,描绘了早秋夜晚的独特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早秋初夜暗凉生",以暗凉的秋夜为背景,渲染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门巷欢呼见物情",通过人们的欢声笑语,展现出邻里间的喜悦之情,以及对自然变化的亲近。
"时节自令儿女爱,年华潜遣鬓毛惊",诗人感慨时光流转,儿女在这样的季节里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而自己却在不经意间察觉到岁月催人老的痕迹。"一声霹雳开银汉",生动描绘了雷电交加的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观与力量,也寓含着诗人对生活变迁的深沉思考。
"万丈云涛下太清",进一步描绘雷雨的磅礴气势,将读者带入一个壮丽的自然画卷中。最后两句"析木津头倾见底,鹊桥从此不须营",借析木津和鹊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和对人间情感的期许,同时也流露出对无需人为营造就能自然连接的真挚情感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早秋雷雨为引,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融入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富有哲理意味。
乌鹊栖我庭,将旦辄散去。
此岂厌所栖,亦以饮啄故。
一饥能驱人,扰扰无晨暮。
不然亦已矣,岂乐尘土污。
我有茆三间,自少鲜外慕。
力耕自足食,鸡豚亦可具。
晚虽误收召,疾走如脱兔。
六年枫林下,不知岁月度。
残骸幸强健,沽酒遍山步。
醉归每自笑,不负此芒屦。
平生爱方外,虽老冀有遇。
秋风送片帆,更上剡溪路。
庭中下乾鹊,门外传远书。
小印红屈蟠,两端黄蜡涂。
开缄展矮纸,滑细疑卵肤。
首言劳良苦,后问逮妻孥。
中间勉以仕,语意极勤渠。
字如老瘠竹,墨淡行疏疏。
诗如古鼎篆,可爱不可摹。
快读醒人意,垢痒逢爬梳。
细读味益长,炙毂出膏腴。
行吟坐卧看,废食至日晡。
想见落笔时,万象听指呼。
亦知题诗处,绿井石发粗。
公闲计有客,煎茶置风炉。
倘公无客时,濯缨亦足娱。
井名本季疵,思人理岂无。
居然及贱子,愧谢恩意殊。
几时得从公,旧学锄荒芜。
古文讲声形,误字辨鲁鱼。
时时酌井泉,露芽奉瓢盂。
不知公许否,因风报何如。
《寄酬曾学士学宛陵先生体比得书云所寓广教僧舍有陆子泉每对之辄奉怀》【宋·陆游】庭中下乾鹊,门外传远书。小印红屈蟠,两端黄蜡涂。开缄展矮纸,滑细疑卵肤。首言劳良苦,后问逮妻孥。中间勉以仕,语意极勤渠。字如老瘠竹,墨淡行疏疏。诗如古鼎篆,可爱不可摹。快读醒人意,垢痒逢爬梳。细读味益长,炙毂出膏腴。行吟坐卧看,废食至日晡。想见落笔时,万象听指呼。亦知题诗处,绿井石发粗。公闲计有客,煎茶置风炉。倘公无客时,濯缨亦足娱。井名本季疵,思人理岂无。居然及贱子,愧谢恩意殊。几时得从公,旧学锄荒芜。古文讲声形,误字辨鲁鱼。时时酌井泉,露芽奉瓢盂。不知公许否,因风报何如。
https://shici.929r.com/shici/yKq9es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