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急不闻呼,千军转辘轳。
神工较分寸,鬼伯待须臾。
曲折凭孤棹,安危仗一夫。
会看浮万斛,大海射天吴。
滩急不闻呼,千军转辘轳。
神工较分寸,鬼伯待须臾。
曲折凭孤棹,安危仗一夫。
会看浮万斛,大海射天吴。
这首诗描绘了黯淡滩的壮丽景象与险峻地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力与人类智慧的较量。
首句“滩急不闻呼”,以“滩急”二字开篇,形象地描绘出水流湍急的动态场景,仿佛连呼喊声都被急流吞没,营造出一种紧张而神秘的氛围。接下来,“千军转辘轳”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水流比作千军万马转动的辘轳,生动地表现了水流的汹涌和力量之大,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巨大威力。
“神工较分寸,鬼伯待须臾”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它对细节的精确掌控。这里的“神工”指的是自然界的创造者或主宰,而“鬼伯”则可能象征着守护或监视的力量。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自然界的精细与瞬间的决定性作用。
“曲折凭孤棹,安危仗一夫”则转向对人的行为和意志的描述。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依靠独木舟(孤棹)进行航行,其安全与否完全依赖于一个人(一夫)的技能和勇气。这一句不仅体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脆弱,也彰显了人类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智慧。
最后,“会看浮万斛,大海射天吴”两句,以宏大的视角收束全诗。这里“万斛”形容船只载重量之大,“大海射天吴”则描绘了一幅壮观的海上景象,预示着即便是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人类也能驾驭船只,穿越大海,向着更广阔的天地进发。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既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与神秘,又凸显了人类面对挑战时不屈不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