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
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
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
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
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这首诗是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颜延之所作,名为《咏五君》中的第二首,嵇中散。嵇康,本名嵇叔子,是西晋时期的一位才子,为“竹林七贤”之一,以其不羁的个性和卓越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嵇康超脱尘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的赞美。"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一句,指的是嵇康不随波逐流,与凡尘世界格格不入,他像是天上的人,连云霞都要去品尝。这里的“餐霞”是比喻,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嵇康超凡脱俗生活的羡慕,也透露出一股清高脱俗的情怀。
"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则描绘了嵇康在自然界中寻找精神寄托,他仿佛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他的身体似乎已经不受拘束,精神也达到了极度的宁静和专注。
"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表明嵇康对于世俗纷争持有超然态度,他更愿意逃离尘嚣,去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寄托。这里的“寻山”和“洽隐沦”,是对他隐居生活的一种美好描绘。
"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则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嵇康独立不羁的个性。他就像那些偶尔展现其雄姿的神鸟,不是随便被人驯服的,而是保持着自己的本性和尊严。
整首诗通过对嵇康生活态度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保持独立精神的赞赏。这样的生活哲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更显得独特而引人深思。这也反映出颜延之本人对于才子形象的向往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