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玉者三付身外,与马为二合田间。
亦知此足无人缚,政恐有文移北山。
献玉者三付身外,与马为二合田间。
亦知此足无人缚,政恐有文移北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所作的《次玩鞭亭小诗韵(其三)》。诗中,诗人以“献玉者”和“与马为二合田间”来隐喻人生的舍弃与归真。献玉者将珍贵的玉器视为身外之物,愿意放弃,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超脱;“与马为二合田间”则暗示回归田园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追求内心的宁静。接着,“此足无人缚”意味着自由自在,不受束缚,诗人渴望摆脱世俗的牵累;最后,“政恐有文移北山”则以担忧文书打扰隐居生活,表达了对官场繁琐事务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英英马文学,年方三十馀。
秩然瑚琏器,文采玉不如。
昔也未加冠,今焉颇有须。
献艺上春官,司教闽粤墟。
翱翔南溟下,播弄明月珠。
鸿涛际大海,渺在天一隅。
文光射南斗,乐育君子儒。
愿凭青鸟使,寄我空中书。
五里见一堠,十里见一亭。
依依道傍树,相送复相迎。
相迎数劝酒,相送重回首。
富贵贫贱交,孰不念亲友。
送者日以远,迎者日以亲。
梦中不识路,何由见故人。
前者送卿去,系马长安树。
今日复来迎,不闻归马声。
别情何草草,泪满长安道。
昔如三春花,今为断根草。
草枯还再生,花落还再荣。
悲哉二三子,一去无音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