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甬禅枝遍四方,密公香火尚堂堂。
明年可整东游屐,牙笏宫袍拜育王。
勾甬禅枝遍四方,密公香火尚堂堂。
明年可整东游屐,牙笏宫袍拜育王。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的《篙师编修近忽佞佛至诚且笃贻六绝句以谐之想发一轩渠也》组诗中的第五首。全诗通过描绘僧人勾甬禅师的修行生活和对佛法的虔诚追求,以及诗人对于这种精神状态的赞赏与共鸣,展现了佛教信仰在个人心灵深处的深刻影响。
首句“勾甬禅枝遍四方”,形象地描绘了勾甬禅师的足迹遍布各地,象征着他对佛法的广泛传播和深入探索。禅枝,既指禅师的行迹,也暗含着佛法如树枝般延伸至四面八方,深入人心。
次句“密公香火尚堂堂”,进一步强调了勾甬禅师修行的坚定与庄严。密公,可能是指勾甬禅师的别称或尊称,香火堂堂则形容其修行的仪式庄重、法力深厚,体现了禅师对佛法的虔诚与执着。
后两句“明年可整东游屐,牙笏宫袍拜育王”,表达了诗人对于勾甬禅师未来修行旅程的期待与祝福。这里“东游屐”借指行脚僧的行旅装备,暗示勾甬禅师将前往新的地方继续他的修行之旅。“牙笏宫袍拜育王”则是对勾甬禅师在修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高僧大德或佛寺的尊敬与礼遇的想象,体现了诗人对禅师修为的敬仰和对其未来成就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勾甬禅师对佛法的深切信仰和不懈追求,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精神境界的向往与共鸣,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满地燕支,是无情有恨,不堪多数。
春色三分,已作二分尘土。
回首燕掠莺捎,受到五更风雨。
想绿窗病眼啼妆,千片泪、痕如许。
隔帘谁唱山香舞,可怜人、乱红辞树。
柳绵榆荚愁多少,同做香泥辛苦。
仿佛倩女离魂,又似荀郎凄楚。
待来春花放,三生石上重语。
何人剪取吴淞,拖蓝脱写春江本。
山眉翠展,浆牙花绉,木兰安稳。
风响菰蒲,波鸣?盎,远天无尽。
念少年游泳,钓床渔具。触惹处便难忍。
回首故园樱笋。被东风、水乡牵引。
绿杨堤外,饧箫粥鼓,清明天近。
碧涧香芹,银刀鲜鲫,梦归无准。
问当时、渔弟樵兄,且未许先生隐。
三五月明夜,秋色最清时。
却教人意惆怅,向夕雨如丝。
漫说浮云深处,安得浮云卷去。千里共清晖。
有酒镇慵把,空对暝烟低。到深夜,莹镜彩,透书帷。
问天何故,今夕偏令月来迟。
应恹人间弦筦,特藉氛昏遮满,镇与俗相违。
直待万缘寂,来慰素心期。
新月当帘,微风生树,绣勒同逐香车。
韩潭西去,灯影记苏家。
难得蓬瀛俊侣,商量到、银勺红牙。
偏容我、坐头白发,移近一枝花。
周遮屏镜侧,分飘罗袂,小叠蛮韡。
更掩扇清歌,娇倚窗纱。
笛里分明旧恨,潇湘水、不到天涯。
空赢得,青衫老泪,重与洒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