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天出古空,意匠穷刻露。
赎取长吉魂,幻作鬼工赋。
霜岩透斑锷,石骨竦清怒。
历劫至于合,彫镂不曾住。
无石不巧心,转眄殊态度。
一种老健中,自发嫣媚趣。
阴巘夹琉璃,飞仄窘仙步。
一死直青山,梯足于悬树。
凿天出古空,意匠穷刻露。
赎取长吉魂,幻作鬼工赋。
霜岩透斑锷,石骨竦清怒。
历劫至于合,彫镂不曾住。
无石不巧心,转眄殊态度。
一种老健中,自发嫣媚趣。
阴巘夹琉璃,飞仄窘仙步。
一死直青山,梯足于悬树。
这首诗描绘了红螺崄的壮丽景色,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开篇“凿天出古空,意匠穷刻露”便以夸张的手法,将红螺崄从天地间开辟而出,其雄伟之势跃然纸上。接着,“赎取长吉魂,幻作鬼工赋”,诗人借用了李贺(字长吉)的才华,比喻红螺崄的奇景如同鬼神之手所造,充满了奇幻与神秘。
“霜岩透斑锷,石骨竦清怒”两句,通过霜岩与石骨的对比,展现了红螺崄岩石的纹理与质感,既有冷峻的霜冻感,又有挺拔的气势。“历劫至于合,雕镂不曾住”则强调了红螺崄历经沧桑,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形态,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
“无石不巧心,转眄殊态度”进一步赞美了红螺崄的每一处石头都蕴含着匠心独运,每个角度都有不同的美感。“一种老健中,自发嫣媚趣”则揭示了红螺崄在苍劲之中透露出的柔美与趣味。
最后,“阴巘夹琉璃,飞仄窘仙步”描绘了红螺崄两侧山峰如琉璃般晶莹剔透,而行走在其中仿佛是神仙的步履,既体现了其环境的清幽,也暗示了其超凡脱俗的气质。“一死直青山,梯足于悬树”则以生死轮回的哲思,表达了对自然永恒力量的敬畏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红螺崄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融入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性的佳作。
翠蕤插云表,初意隔仙凡。
临风据案一见,邂逅似开颜。
几欲拿舟九曲,便拟扪参绝顶,直下俯尘寰。
聊此税吾驾,赢得片时闲。
问仙人,缘底事,去不还。
长风浩浩,何许清梦杳难攀。
只有苍烟古木,好在清湍白石,依旧画图间。
回首武夷路,杳霭没云鬟。
使节行秋,算天也、知公风力。
长啸罢、烟云尽卷,□□□□。
重九汉峰黄泛酒,五更泰岳□观日。
问扬公、去後有谁□,□朝集。
大华□,□□□。
今古□,□陈迹。
甚牛山□□,□□□□。
□□□嫌□愒薄,高怀□□□□□。
□□□、黄鹤□□□,□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