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生查子·送苏伯固》。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苏伯固多次离别后的深深感慨。"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描绘了两人频繁的离别,且此次分别显得尤为苍老感伤。"白尽老髭须",通过描写自己胡须斑白,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友情的长久。"明日淮南去",预示着友人即将远行,令人黯然神伤。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借酒浇愁,月光下洒泪,形象地展现了离别的凄凉氛围,泪水打湿了周围的花朵,如同雾气弥漫。最后两句"后夜逐君还,梦绕湖边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想象自己在梦中追逐友人,心绪难离,梦境中仍围绕着湖边的小路。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离别时的哀愁和对友人的深深牵挂,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
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
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
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
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
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
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爇松脂留客宿。
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茏开五云。
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
翻然恐失乡悬处,一息不肯桃源住。
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
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