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婵娟月,潭州夜泊时。
帆迷秋水阔,雁过楚天迟。
细雨黄陵庙,秋风太傅祠。
湘灵何处瑟,犹唱竹枝词。
一片婵娟月,潭州夜泊时。
帆迷秋水阔,雁过楚天迟。
细雨黄陵庙,秋风太傅祠。
湘灵何处瑟,犹唱竹枝词。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夜晚景象,诗人牛焘在长沙夜泊时,对周围景物进行了细腻的观察与感悟。
首句“一片婵娟月”,以“婵娟”形容月色之美好,既表达了月光的柔和,又暗含了诗人对月色的喜爱之情。接下来,“潭州夜泊时”点明地点和时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特定的时空情境中。
“帆迷秋水阔”一句,通过“帆迷”二字,形象地描绘了秋水浩渺、船只在广阔水面中显得渺小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又孤寂的氛围。“雁过楚天迟”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大雁南飞,天空显得更加空旷,时间似乎也因此变得缓慢,增加了诗的意境深度。
“细雨黄陵庙,秋风太傅祠”两句,将视线从广阔的自然景观转向人文景观,黄陵庙与太傅祠分别代表了历史与文化的积淀,细雨与秋风则为这些地方增添了几分哀愁与沉思的气息。
最后,“湘灵何处瑟,犹唱竹枝词”以湘灵(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弹瑟,竹枝词(湖南一带的传统民歌)的意象,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共鸣与寄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文化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晨晖丽花柳,流水滟池塘。
暮春渐暄燠,华构肃朝凉。
使君簿领暇,亦复陈壶觞。
班坐岂异人,骨肉皆欢康。
遥山出远翠,远水明斜阳。
欢言不期醉,淡泊味何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