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性地颂·其一》
《性地颂·其一》全文
宋 / 张伯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佛性非同异,千灯共一光。

增之宁解溢,减著且无伤。

取舍皆为过,焚漂总不妨。

见闻知觉法,无一可猜量。

(0)
注释
佛性:指佛教中超越世俗观念的本性。
异:差异。
千灯:比喻众多的事物或智慧。
共一光:共享同一真理。
增之:增加。
宁:反而。
解溢:溢出或超出。
减著:减少。
无伤:不会受到损害。
取舍:选择和放弃。
过:偏差或错误。
焚漂:焚烧或漂流,象征经历各种考验。
不妨:没有妨碍。
见闻知觉法:指通过观察和感知获得的知识。
猜量:猜测或衡量。
翻译
佛性的本质超越了差异,如同千盏灯共享同一光芒。
增加或减少都不会导致它溢出或受损。
无论是获取还是舍弃都是偏差,焚烧或漂流都无妨。
对于见闻和感知的一切法则,没有一样是可以猜测和衡量的。
鉴赏

这首诗名为《性地颂(其一)》,出自宋代诗人张伯端之手。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探讨的是禅理,通过灯光的比喻来阐述佛性的本质和修行者的心态。

首句“佛性非同异,千灯共一光。”表达了佛性不分彼此,虽有无数的个体(即千灯)却源自同一个根本真理(即一光)。这一比喻巧妙地揭示了禅宗中“万法归一”的哲学思想。

接着,“增之宁解溢,减著且无伤。”则进一步阐明了对佛性的修持态度。诗人指出,即便是增加(增)或减少(减)的行为,也不应该影响到这份本质的纯净和完整。这句话传递了一种中庸之道,对待佛性时既不贪多也不吝啬,保持一种平衡与谨慎。

“取舍皆为过,焚漂总不妨。”则是对修行者的一种警醒。无论是执着(取)还是放弃(舍),都可能陷入极端,从而偏离了正确的修行之道。而“焚”和“漂”则象征着各种干扰与考验,诗人表明这些外界的影响对真正悟到佛性的心灵来说,并不构成障碍。

最后,“见闻知觉法,无一可猜量。”强调了通过禅定的修行,可以超越凡人的感官和认知限制,触及到无法用常理推测的真理。这一句话体现出了诗人对于禅定中“直观”智慧的崇尚。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佛性和修行者的内在世界,展示了诗人对禅宗哲理的精湛理解。

作者介绍
张伯端

张伯端
朝代:宋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猜你喜欢

联社征联

一行孤雁连天起;半只烧鹅满地游。

(0)

挽盛康联

有子任天下之重;其人为间气所钟。

(0)

集字联

得趣在形骸以外;娱怀于天地之初。

(0)

集句联

美花多映竹;乔木自成林。

(0)

集字联

立德立功,居之以敬;友直友谅,尊其所闻。

(0)

挽张百熙联

开中国十八省文明,处变能通,学术驾先正纪河间阮仪徵而上;

是当今一个臣气度,爱才如命,德量与吾楚曾湘乡胡益阳同称。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