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受天命,漂若河中尘。
虽称百龄寿,孰能应此身。
犹获婴凶祸,流落恒苦辛。
民生受天命,漂若河中尘。
虽称百龄寿,孰能应此身。
犹获婴凶祸,流落恒苦辛。
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捉弄。开篇“民生受天命,漂若河中尘”以“河中尘”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人生在世如同河流中的微尘,随波逐流,渺小而脆弱。接着,“虽称百龄寿,孰能应此身”表达了对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预知性的感慨,即使寿命长达百年,又有谁能真正应对这短暂而充满变数的生命呢?这种对生命本质的追问,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犹获婴凶祸,流落恒苦辛”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指出即便拥有长寿,也难以避免遭遇不幸与苦难,人生的旅途充满了坎坷与艰辛。这种对命运不公的无奈与抗争,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体命运的深切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命运的无常以及个体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感,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深度。
南邻千瓣好罂粟,粲烂宫锦披明霞。
主人好事客踵至,吃书埭溪谷雨茶。
可怜偷摘半邻女,大髻小鬟红满髽。
我亦爱花常闯户,每逢婢骂嗔双鸦。
今年脚气发颇早,欲行已踬黏壁蜗。
好花时候苦兀坐,惟有瓶卉横窗纱。
恨无隙地种此物,时向邻翁为乞花。
此翁惜花吝我乞,敲篱竹影空纷拿。
无花可采还一笑,闭门格格喧邻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