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璧无缁磷,禔身自孤洁。
分形本同株,殉生岂殊辙。
铅姿逐泪毁,丝音随弦歇。
逝水宁回流,芳蕤不重结。
长夜何漫漫,一往成乖别。
白璧无缁磷,禔身自孤洁。
分形本同株,殉生岂殊辙。
铅姿逐泪毁,丝音随弦歇。
逝水宁回流,芳蕤不重结。
长夜何漫漫,一往成乖别。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黎民表所作的《双节为内江萧氏作(其二)》。诗中以"白璧无缁磷"起笔,比喻人的品性纯洁如白璧,不受污染,强调主人公的高洁情操。"禔身自孤洁"进一步深化这种孤独而清高的形象。接下来,诗人通过"分形本同株,殉生岂殊辙"表达出个体虽然不同,但面对生死抉择时,其精神追求和命运轨迹并无太大差异。
"铅姿逐泪毁,丝音随弦歇"运用象征手法,可能暗示主人公遭遇了某种困境或悲痛,如同铅质的东西因泪水而消融,琴弦上的声音随着悲伤的终止而消失。"逝水宁回流,芳蕤不重结"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无法挽回的哀叹,以及对美好不再的感慨。
最后两句"长夜何漫漫,一往成乖别"直抒胸臆,描绘出漫长而孤寂的夜晚,以及与所爱之人永别的无奈和失落。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价值坚守的深刻思考。
画鼓轰天。暗尘随宝马,人似神仙。
天恁不教昼短,明月长圆。天应未知道,天天。
须肯放、三夜如年。流酥拥上香軿。
为个甚、晚妆特地鲜妍。花下清阴乍合,曲水桥边。
高人到此也乘兴,任横街,一一须穿。
莫言无国艳,有朱门、锁婵娟。
为有檀栾占雒阳,忆归杖策此徜徉。
观鱼得意还知乐,入鸟忘机肯乱行。
未敢许君轻去国,不应如我漫为郎。
中园日涉非无趣,保此千钟慰北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