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出天台,群山秀如舞。
大江忽中开,金汤踞深阻。
地势抱鳌颔,人家缀蜂户。
东南有秀气,天地此融聚。
眼中识郑君,精粹产兹土。
元方亦俊拔,眉秀长鬣古。
严君鹤发新,诸郎凤毛吐。
郑君爱敬客,灯火听夜雨。
剧谈隐民瘼,开口见肺腑。
方今生民困,子亦念此否。
努力树明德,非子不与语。
我行出天台,群山秀如舞。
大江忽中开,金汤踞深阻。
地势抱鳌颔,人家缀蜂户。
东南有秀气,天地此融聚。
眼中识郑君,精粹产兹土。
元方亦俊拔,眉秀长鬣古。
严君鹤发新,诸郎凤毛吐。
郑君爱敬客,灯火听夜雨。
剧谈隐民瘼,开口见肺腑。
方今生民困,子亦念此否。
努力树明德,非子不与语。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天台山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友人郑廷举及其家族的赞赏。诗中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首句“我行出天台,群山秀如舞”,描绘了天台山的壮丽景色,群山如同在舞蹈一般,展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接着,“大江忽中开,金汤踞深阻”则描绘了江水在山间奔腾的景象,金汤象征着坚固的防御,暗示着这里的险要与重要。
“地势抱鳌颔,人家缀蜂户”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山势与村落的布局,仿佛大地怀抱巨鳌,而村落如同蜜蜂的巢穴,紧密相连。这不仅展现了地理环境的独特性,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东南有秀气,天地此融聚”则表达了对这片土地上独特灵气的赞美,认为天地间的精华在此汇聚,预示着这里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
接下来,诗人点出了友人郑廷举及其家族的存在。“眼中识郑君,精粹产兹土”,表明郑廷举及其家族是这片土地上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品质与才华在这里孕育而出。
“元方亦俊拔,眉秀长鬣古”、“严君鹤发新,诸郎凤毛吐”分别描述了郑廷举及其家族成员的外貌与气质,通过“俊拔”、“眉秀”、“鹤发”、“凤毛”等词汇,展现了他们出众的风采与独特的魅力。
“郑君爱敬客,灯火听夜雨”则描绘了郑廷举待客的热情与雅致,即使在夜晚,也能在灯火下倾听雨声,享受宁静与美好。
最后,“剧谈隐民瘼,开口见肺腑”表现了郑廷举关心民生疾苦,他的言语真诚而直接,展现了高尚的品德与责任感。
“方今生民困,子亦念此否”表达了对当前社会困境的关注,询问郑廷举是否也在思考这些问题。
“努力树明德,非子不与语”则是对郑廷举的期待与鼓励,希望他能继续发扬美德,成为引领社会正道的重要人物。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更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逐胜阙勇功,饯春无少色。
出门欲何向,坂丸随所击。
百年馀几何,十步复一息。
同来二三子,楚楚颇脩饰。
行前强老夫,径捷疲峻陟。
山门开烟霏,禅房闭岑寂。
口燥沾茗碗,久厄此为德。
逐日下西山,草路荒不识。
回溪转钩曲,门径入绳直。
故人喜领客,内愧积腹臆。
所来为亲旧,扫除称寥阒。
疾风无末势,过雨有馀沥。
高花初欲然,平荷已如拭。
因君感衰盛,丑好移顷刻。
交新厌区区,话旧听历历。
谈间十一二,四座已倾侧。
茅屋漏风霜,山田带沙砾。
尚能哀此老,举手触四塞。
君如涧底松,超拔出天壁。
学诗有新功,黄魏共推激。
《和黄充实春尽游南山》【宋·陈师道】逐胜阙勇功,饯春无少色。出门欲何向,坂丸随所击。百年馀几何,十步复一息。同来二三子,楚楚颇脩饰。行前强老夫,径捷疲峻陟。山门开烟霏,禅房闭岑寂。口燥沾茗碗,久厄此为德。逐日下西山,草路荒不识。回溪转钩曲,门径入绳直。故人喜领客,内愧积腹臆。所来为亲旧,扫除称寥阒。疾风无末势,过雨有馀沥。高花初欲然,平荷已如拭。因君感衰盛,丑好移顷刻。交新厌区区,话旧听历历。谈间十一二,四座已倾侧。茅屋漏风霜,山田带沙砾。尚能哀此老,举手触四塞。君如涧底松,超拔出天壁。学诗有新功,黄魏共推激。
https://shici.929r.com/shici/hMDnt5QVc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