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色溪回塔院明,春衫初试出郊行。
松阴远送啼莺合,磴道青随踏草平。
颓后讲台云自入,馔成香粒昼相迎。
身惊学佛升堂晚,跃马看花误一生。
霁色溪回塔院明,春衫初试出郊行。
松阴远送啼莺合,磴道青随踏草平。
颓后讲台云自入,馔成香粒昼相迎。
身惊学佛升堂晚,跃马看花误一生。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时诗人曹溶与友人维思芝麓一同游历山中石鸣寺的情景。首句"霁色溪回塔院明",写出了雨后的清新明亮,溪水潺潺,塔院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接着的"春衫初试出郊行",点明了春天的季节和出游的轻松心情。
"松阴远送啼莺合",通过松树的阴影和远处传来的莺啼,营造出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林氛围。"磴道青随踏草平",描述了山路的青翠与平坦,行走其上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颓后讲台云自入",暗示了寺庙的古老与神秘,云雾缭绕,仿佛时光倒流,往事如烟。"馔成香粒昼相迎",则描绘了僧人们准备斋饭的场景,香气四溢,为这山间的一天增添了禅意。
最后两句"身惊学佛升堂晚,跃马看花误一生",诗人感慨自己若早年投身佛门,或许会错过世俗的繁华,但同时也暗示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知道路的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游历的所见所感,既有山水之美,又寓含人生的哲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燕舞莺娇,看韶光又是,清明时节。
乍捲湘帘春昼永,病体素罗犹怯。
恨写孤桐,书传只雁,字字伤离别。
栏杆徙倚,一腔心事难说。
繁华瞬息当年,旧游回首,惟有西楼月。
亲老北堂违菽水,望里暮云遮叠。
事业无成,红颜易改,风景摧心折。
珠沉璧委,恐惊明镜容发。
长至才过,正九九、消寒时节。
纱窗掩、壶冰不化,炉烟易灭。
印雪试看鸿爪聚,补巢应叹鸠身拙。
忆乡园、开遍腊梅花,金丸裂。思往事,成幽咽。
寻远梦,徒清切。展南华一卷,从头参彻。
水上鱼龙原幻态,云中鸡犬都仙骨。
论人生、须学虎头痴,传三绝。
净几明窗,吊谱频翻,南唐韵长。
每秋宵庭畔,悄闻叶落,春风座上,围试茶香。
蝴蝶双飞,麒麟独获,顷散仙花佛顶光。
无言处、沉吟计算,次第移庄。岂同庐雉清狂。
更不比、弹棋生杀忙。
爱珠帘倒卷,天然趣美,龙门乍跃,夺锦飞扬。
拖逗间情,展舒逸兴,多谢湘兰曾细商。
循环久,将牙签检点,且作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