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阴两三树,檐鸟四五声。
悠然午梦回,缓步巡阶行。
阶前一壶酒,扫石还独倾。
把酒下以书,一纸尽一觥。
不觉夕阳夕,树影膝上横。
山梨脆可饤,野苋红可羹。
呼儿共脱粟,一饱有余清。
庭阴两三树,檐鸟四五声。
悠然午梦回,缓步巡阶行。
阶前一壶酒,扫石还独倾。
把酒下以书,一纸尽一觥。
不觉夕阳夕,树影膝上横。
山梨脆可饤,野苋红可羹。
呼儿共脱粟,一饱有余清。
这首清代诗人鲍桂星的《即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闲适的午后画面。首句“庭阴两三树,檐鸟四五声”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庭院的静谧,几株树木在庭荫中投下斑驳的光影,屋檐下的鸟儿发出和谐的鸣叫,构成了一种自然的韵律。接着,“悠然午梦回,缓步巡阶行”写诗人午睡醒来后的悠闲,漫步台阶,显得心境平和。
“阶前一壶酒,扫石还独倾”进一步展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惬意,独自一人在石阶前酌酒,享受这份宁静。诗人拿起酒杯,借书写来寄托情感,“把酒下以书,一纸尽一觥”,酒与文字交织,寓情于景,流露出淡淡的孤寂与思考。
夕阳西下,树影斜照在膝盖上,诗人并未察觉时光流逝,沉浸在这份静谧之中。“山梨脆可饤,野苋红可羹”描绘了自然界的简单美食,诗人与儿孙共享粗茶淡饭,满足之余,心境清朗。
整首诗通过日常琐事,展现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以及在孤独中的自我反思,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情怀。
长林雨过,山翠如沐,鸟啼相应。
绕城堞、攀云独上,点点嫩苔生小径。
高岭外、听清风乍起,吹落半天钟磬。
却最爱、名蓝幽寂,佛火岚光相映。
尽日门掩无人到,任閒庭、云卧花冷。
回首望、湖光咫尺,一片澄波如拭镜。
喜二妙、幽栖相并。占尽晨光暮景。
叹今日、诗才画手,谁向艺林驰骋。
尔我相携,共游赏、岂辞新咏。
更清泉莹玉,花碗香浮绿茗,促坐语笑、浑忘永。
归路寒烟暝。振衣袂、长啸高冈,却把千山唤醒。
看缭绫半幅,绣线千丝,汜人幽恨如诉。
雨鬓风鬟,花愁月晕,蕉萃牧羊南浦。
目断潇湘,楚天无雁,倩谁传语。
忽相逢、秦塞归人,洒泪为通鱼素。可奈钱唐一怒。
便碧云万里,片时来去。
宛绡谷明珰,无恙龙宫娇女。
更休怅望,神人道隔,永念君恩难负。
两情合、何处牵丝,社橘依然春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