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池莹人心,俯见荷叶背。
南塘非不佳,无此青钱盖。
沈沈古镜净,濯濯明妆对。
凉风似留人,幽赏心独会。
天公亦解事,一雨不破块。
小呼巫阳云,浣此倾国态。
高盘捧跳珠,错落无小大。
恍疑逢二妃,迎笑争解佩。
低昂巧簸弄,明月聚还碎。
冯夷不相容,转盼何所在。
人生总虚幻,伫立增叹慨。
聊将一饷间,了我看花债。
濂翁不我待,谁复同此爱。
长啸归去来,馀芳满襟带。
清池莹人心,俯见荷叶背。
南塘非不佳,无此青钱盖。
沈沈古镜净,濯濯明妆对。
凉风似留人,幽赏心独会。
天公亦解事,一雨不破块。
小呼巫阳云,浣此倾国态。
高盘捧跳珠,错落无小大。
恍疑逢二妃,迎笑争解佩。
低昂巧簸弄,明月聚还碎。
冯夷不相容,转盼何所在。
人生总虚幻,伫立增叹慨。
聊将一饷间,了我看花债。
濂翁不我待,谁复同此爱。
长啸归去来,馀芳满襟带。
这首诗名为《观莲》,出自元代诗人胡天游之手。诗中通过对荷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虚幻的感慨。
"清池莹人心,俯见荷叶背。南塘非不佳,无此青钱盖。"
开篇便以清澈的池水映照出人的心境,再低头看去,只见荷叶在水面上摇曳,诗人借此点明主旨,即南塘虽美,但没有荷花的清新可爱。
"沈沈古镜净,濯濯明妆对。"
接下来,诗人以古镜和妆容作比,形象地描绘了荷花在水中的姿态,既有深邃如同古代纯洁的镜面,又有清澈可见的妆饰之美。
"凉风似留人,幽赏心独会。"
在凉爽的微风中,诗人似乎感受到自然界对自己的招摇,同时内心独自品味着这份幽静的美景。
"天公亦解事,一雨不破块。"
天空如同理解世间之事,偶尔降下一场细雨,却不会打破池中的荷花,这里暗喻了自然界对万物的包容与和谐。
"小呼巫阳云,浣此倾国态。"
诗人轻声呼唤着巫山之云,以洗涤这份宛如倾覆之美的意象,将大自然的壮丽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
"高盘捧跳珠,错落无小大。"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荷花盛开的情景,如同珍珠在空中翻飞,没有大小之分,均是美好的展现。
"恍疑逢二妃,迎笑争解佩。"
诗人似有所思地遇见了古代传说中的二妃,她们在微笑中互相解开腰带,这里可能是对历史美好场景的想象和向往。
"低昂巧簸弄,明月聚还碎。"
荷花在微弱的光线下摇曳,如同手工艺人巧妙地簸动着,月光似乎也被这份生机所吸引,变得散碎而美丽。
"冯夷不相容,转盼何所在。"
然而,就如同冯夷两位美女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诗人心中的困惑与疑问,也无从寻找答案。
"人生总虚幻,伫立增叹慨。"
面对自然之美,诗人不禁感慨万千,认识到人生的短暂与虚幻。
"聊将一饷间,了我看花债。"
在这种心境下,诗人似乎觉得自己对于这份美景的欣赏,还不足以偿还对自然之美的渴望。
"濂翁不我待,谁复同此爱。"
而当时光流逝,岁月匆匆,即使是古代的圣贤也不再等待自己,诗人感叹,谁又能与他共同享受这份美好?
"长啸归去来,馀芳满襟带。"
最后,诗人只得长啸而别,心中带着未了的情愫和满怀的花香。
整首诗通过对荷花生长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美景画卷,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人生、历史和美好事物的无尽感慨。
门前有溪溪最小,坐对小溪兴不少。
溪口天濛雨亦奇,溪面日浮晴更好。
芙蕖开遍柳叶长,鸬鹚乳下双鸳鸯。
鸬鹚背拂柳叶影,鸳鸯口唼芙蕖香。
画桨轻摇放舟去,鲤鱼吹浪浪花细。
石湾递出棹歌声,老树斜临波浅处。
溪源活活来未巳,鱼箔鸥巢对溪渚。
须知溪小受天多,倒浸明河几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