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堂对东壁,远天明黛额。
渺然思丹砂,何劳歌白石。
岸柳生微风,池荷弄圆碧。
中庭阒无人,明月暂嘉客。
招邀未成眠,对酒忽心惕。
焉得假流光,乘之登太液。
茅堂对东壁,远天明黛额。
渺然思丹砂,何劳歌白石。
岸柳生微风,池荷弄圆碧。
中庭阒无人,明月暂嘉客。
招邀未成眠,对酒忽心惕。
焉得假流光,乘之登太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
首句“茅堂对东壁,远天明黛额”描绘了茅屋前,东方天空呈现出一抹深邃的黛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渺然思丹砂,何劳歌白石”表达了诗人对丹砂(古代炼丹材料)的向往,以及对追求内心纯净的渴望,并以“何劳歌白石”反问,暗示了对表面形式的不屑。
“岸柳生微风,池荷弄圆碧”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微风吹动岸边的柳树,池塘中的荷花轻轻摇曳,一片生机盎然。这样的景象不仅令人赏心悦目,也引发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感慨。
“中庭阒无人,明月暂嘉客”则将画面转至庭院,月光洒落,诗人独自一人,与明月为伴,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这里的“嘉客”既指明月,也暗含了诗人对清幽生活的喜爱与珍惜。
最后,“招邀未成眠,对酒忽心惕。焉得假流光,乘之登太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考。面对美好的时光,他既想留住,又担心时间流逝,不禁心生警惕。他渴望能够借助时间的力量,达到更高的境界,如同登上太液池(传说中的仙境),追求心灵的升华与超越。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才子今无几。向长途、茸裘跨马,冲寒千里。
笑拂黄尘胡姬侧,自解醉醪妙理。
况所至、诸侯倒屣。
闲噀墨花题纨扇,濯春江、徐瘐难为绮。
羁旅恨,待君洗。当年曾进先生履。
怅推移、锦堂清月,一溪流水。
有美英姿丹丘翮,转忆牙签堆几。
便连袂、高歌不已。
兵后山川摧颓甚,看元龙、此日呼能起。
床上卧,客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