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掩云扉知几曲。山满檐牙,幻作玲珑玉。
剪尽芭蕉前度绿,衔花鹤梦谁能续。
浮云往事伤幽独。万里关河,苦语销银烛。
野鹿自无钟鼎福,此生只合林中宿。
冻掩云扉知几曲。山满檐牙,幻作玲珑玉。
剪尽芭蕉前度绿,衔花鹤梦谁能续。
浮云往事伤幽独。万里关河,苦语销银烛。
野鹿自无钟鼎福,此生只合林中宿。
这首《蝶恋花·宿半村草堂》由明末清初诗人曹溶所作,描绘了一幅冬日山间草堂的静谧景象,充满了深沉的哲思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冻掩云扉知几曲”,开篇以“冻”字点明季节,暗示了冬日的寒冷,云扉的关闭则营造出一种封闭而静谧的空间感。“知几曲”则暗示了通往草堂的道路曲折蜿蜒,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探索的意味。
“山满檐牙,幻作玲珑玉”,山峦在雪的覆盖下,仿佛化作了精美的玉雕,展现出冬日山景的纯净与美丽。“幻作”二字,不仅描绘了景色的奇异,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向往。
“剪尽芭蕉前度绿,衔花鹤梦谁能续”,芭蕉叶上的绿意被冬雪覆盖,象征着生命的暂时消逝,而“衔花鹤梦”则借鹤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美好的难以延续,引发人们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浮云往事伤幽独”,“浮云”比喻往事如过眼烟云,难以捉摸,而“伤幽独”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孤独时的深深哀愁,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惋惜。
“万里关河,苦语销银烛”,“万里关河”象征着广阔的世界和遥远的距离,而“苦语销银烛”则通过描述深夜的长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野鹿自无钟鼎福,此生只合林中宿”,最后两句以野鹿自喻,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认为自己这一生只适合在自然之中寻找宁静与和谐,远离世俗的纷扰与权力的欲望。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蛰仙将入觐,忠愤不可当。
我于三薰之,少安莫怒张。
事君信乃谏,未信必两伤。
百伤亦不惜,知子抱烈肠。
天下事之大,气平臂奚攘。
睹子朴直姿,当使群疑亡。
多言定何益,无欲谁则刚。
朝廷患多欲,孰知我非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