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旌节自村村,烟火相望子哺孙。
王化已知无内外,生愁寒雾障天门。
风云旌节自村村,烟火相望子哺孙。
王化已知无内外,生愁寒雾障天门。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对王化普及的深思。
首句“风云旌节自村村”,以风云变幻和旌旗飘扬象征着自然与秩序,描绘出乡村的广阔与生机,同时也隐喻着社会的动态与稳定。这里的“村村”不仅指地理上的分散,也暗示了社会结构的多元与复杂。
次句“烟火相望子哺孙”,通过“烟火”这一生活场景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日常与温馨。在这里,“子哺孙”不仅指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更体现了代际传承与和谐共处的社会风貌。
第三句“王化已知无内外”,表达了诗人对于王化的理解与认同,认为王化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不分内外。这里的“王化”可以理解为统治者的教化或国家的政策,强调了其普遍性和包容性。
最后一句“生愁寒雾障天门”,则以寒雾遮蔽天门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与思考。寒雾象征着困难与阻碍,而“天门”可能寓意着通往理想社会的道路。这句话既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也是对未来的期待与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秩序与理想的深刻关切。
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朱栏桥下水平池,四面无风柳自垂。
疑是水仙吟意懒,碧罗笺卷未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