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顺阳至均房道五首用陈符宝去非韵·其三》
《自顺阳至均房道五首用陈符宝去非韵·其三》全文
宋 / 张嵲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我行均阳道,冈阜如群驼。

涧石既齿齿,寒山亦峨峨。

乔林木叶尽,仰见鹤鹳窠。

风景固不殊,举目异山河。

我生虽尚壮,百虑纷已多。

祗今且如此,后日当奈何。

细较平生中,忧乐恒相摩。

悲吟谁复听,日暮越前坡。

(0)
注释
我:主语。
行:行走。
均阳道:地名。
冈阜:山冈。
如:像。
群驼:一群骆驼。
涧石:山涧中的石头。
既:已经。
齿齿:形容石头尖锐。
寒山:寒冷的山。
峨峨:形容山势高大。
乔林:高大的树林。
木叶:树叶。
鹤鹳窠:鹤鹳的巢穴。
固:本来。
殊:特殊。
异:不同。
百虑:各种忧虑。
纷已多:纷繁众多。
祗今:现在。
奈何:怎么办。
细较:仔细比较。
平生:一生。
恒:总是。
悲吟:悲伤的吟唱。
谁复听:又有谁来倾听。
日暮:傍晚。
越前坡:越过前面的山坡。
翻译
我行走于均阳道,山岗起伏像骆驼群。
山涧中的石头尖锐如兽齿,寒冷的山峦也巍峨壮观。
高大的树林树叶落尽,抬头可见鹤鹳的巢穴。
眼前的风景虽然并无特别,但目光所及之处,山水各异。
我虽然还年轻力壮,忧虑之事却纷繁众多。
如今只能这样,未来又该怎样应对呢。
回顾一生,忧与乐总是交织在一起。
悲伤的吟唱又有谁来倾听,傍晚时分,我走过越前坡。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旅途景象并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开篇“我行均阳道,冈阜如群驼”两句,用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崎岖不平的山路和连绵不断的小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紧接着,“涧石既齿齿,寒山亦峨峨”进一步渲染了山川之险峻与秋日之萧瑟,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自然景物的苍凉感。

第三句“乔林木叶尽,仰见鹤鹳窠”则转向高空,以鹤鹳栖息于枝头的静谧画面,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孤寂。诗人通过这种景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暗示了个人情感世界的复杂。

“风景固不殊,举目异山河”一句,则表明了诗人对于周遭环境的新鲜感受,每一次举目之间都是新的风景,而这也映射出诗人内心对于变化与新生的期待和接受。

随后,“我生虽尚壮,百虑纷已多”两句,诗人转向自省,虽然年轻力壮,但心中却充满了忧虑。接着,“祗今且如此,后日当奈何”则是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无奈和迷茫。

“细较平生中,忧乐恒相摩”一句,是对过去生活的一个总结,表达了悲喜参半的人生体验。而“悲吟谁复听,日暮越前坡”则是诗人在感叹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悲伤时,更深地走进自然之中去寻找慰藉。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宋代士大夫阶层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寻求心灵寄托的情怀。

作者介绍
张嵲

张嵲
朝代:宋   字:巨山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生辰:1096—1184

张嵲(1096—1184),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猜你喜欢

渔家傲·叶有清风花有露

叶有清风花有露。
叶笼花罩鸳鸯侣。
白锦顶丝红锦羽。
莲女妒。
惊飞不许长相聚。
日脚沈红天色暮。
青凉伞上微微雨。
早是水寒无宿处。
须回步。
枉教雨里分飞去。

(0)

渔家傲·幽鹭谩来窥品格

幽鹭谩来窥品格。
双鱼岂解传消息。
绿柄嫩香频采摘。
心似织。
条条不断谁牵役。
珠泪暗和清露滴。
罗衣染尽秋江色。
对面不言情脉脉。
烟水隔。
无人说似长相忆。

(0)

渔家傲·叶重如将青玉亚

叶重如将青玉亚。
花轻疑是红绡挂。
颜色清新香脱洒。
堪长价。
牡丹怎得称王者。
雨笔露笺匀彩画。
日炉风炭薰兰麝。
天与多情丝一把。
谁厮惹。
千条万缕萦心下。

(0)

渔家傲·乞巧楼头云幔卷

乞巧楼头云幔卷。
浮花催洗严妆面。
花上蛛丝寻得遍。
颦笑浅。
双眸望月牵红线。
奕奕天河光不断。
有人正在长生殿。
暗付金钗清夜半。
千秋愿。
年年此会长相见。

(0)

渔家傲·喜鹊填河仙浪浅

喜鹊填河仙浪浅。
云軿早在星桥畔。
街鼓黄昏霞尾暗。
炎光敛。
金钩侧倒天西面。
一别经年今始见。
新欢往恨知何限。
天上佳期贪眷恋。
良宵短。
人间不合催银箭。

(0)

渔家傲·别恨长长欢计短

别恨长长欢计短。
疏锺促漏真堪怨。
此会此情都未半。
星初转。
鸾琴凤乐匆匆卷。
河鼓无言西北盼。
香蛾有恨东南远。
脉脉横波珠泪满。
归心乱。
离肠便逐星桥断。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