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贤犹得仰高风,冠服虽殊气味同。
后五百年无继者,桃花含笑夕阳中。
三贤犹得仰高风,冠服虽殊气味同。
后五百年无继者,桃花含笑夕阳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古贤风范的向往和对未来继承者的担忧。"三贤犹得仰高风,冠服虽殊气味同"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的景仰,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但精神气质却是一脉相承。"后五百年无继者,桃花含笑夕阳中"则透露出一种沧桑感慨和对未来文化传承的忧虑,诗人似乎在担心未来的世代难以找到真正能够继承古圣先贤风范的人,而自己只能在晚年的黄昏时分,伴随着桃花的微笑独自沉思。
从艺术表现上看,诗人运用了鲜明的对比和深远的寄托,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思考融为一体,既展现了个人对于文化传承的关切,也映射出时代变迁中文化价值的凋敝。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勾勒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悲风响庭树,白露凝清霜。
踯躅不能寐,怨此秋夜长。
揽衣三四起,鸣鸟惊且翔。
屣履步前除,明月鉴我裳。
明月忽西沈,仰见心与房。
理瑟成商曲,抚剑涕纵横。
丈夫七尺躯,志欲揽八方。
鸡鸣苦不早,引领观扶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