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风响庭树,白露凝清霜。
踯躅不能寐,怨此秋夜长。
揽衣三四起,鸣鸟惊且翔。
屣履步前除,明月鉴我裳。
明月忽西沈,仰见心与房。
理瑟成商曲,抚剑涕纵横。
丈夫七尺躯,志欲揽八方。
鸡鸣苦不早,引领观扶桑。
悲风响庭树,白露凝清霜。
踯躅不能寐,怨此秋夜长。
揽衣三四起,鸣鸟惊且翔。
屣履步前除,明月鉴我裳。
明月忽西沈,仰见心与房。
理瑟成商曲,抚剑涕纵横。
丈夫七尺躯,志欲揽八方。
鸡鸣苦不早,引领观扶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秋夜漫长,内心充满愁绪的情景。开篇以“悲风响庭树,白露凝清霜”渲染出秋夜的凄凉氛围,接着“踯躅不能寐,怨此秋夜长”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愁闷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人起身多次,鸟鸣声打破了寂静,更添了几分孤独感。“明月鉴我裳”一句,借明月映照衣物,暗示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洁。然而,明月西沉,诗人抬头望见星辰,思绪万千,抚琴弹奏哀伤之曲,握剑而泣,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壮志未酬的感慨。最后,“丈夫七尺躯,志欲揽八方”,表达了诗人作为男子汉的豪情壮志,渴望有所作为,改变世界。而“鸡鸣苦不早,引领观扶桑”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光明的向往。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个人情感和理想的深刻表达,展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
赤脚蓬头,蓑衣箬笠,随处安然。
守无角牛儿,不离左右。同行同住,同坐同眠。
常在家山,匀调水草,拗性之时着一鞭。
牧回处,看辽天鼻孔,软索低牵。闲来渴饮灵泉。
把短笛横吹下岭前。
喜牛儿安静,清风凉彻,放开心地,万事由天。
彼此相忘,形神俱妙,花满前村水满川。
真消息,有世人问我,起手擎拳。
悲欢歇念,动静刳心,无人野上恢恢。
秀气融融,巧酝鼓润风雷。
发挥地天变泰,作甘霖、法种莲开。
显嘉瑞,向黄庭锦帐,妙产神胎。
霭霭祥光罩体,九龙水浴出,捧上瑶台。
笑傲长春,笙歌闹送金罍。
景簇琼英灿烂,醉乘风、飞舞徘徊。
得真乐,料前途生灭自摧。
云山有宫阙,浩荡玉华秋。
何年鸾鷟同侣,清梦入真游。
细看诗中元鼎,似道区区东井,冠带事昆丘。
坏壁涴风雨,醉墨失蛟虬。问诗仙,缘底事,愧幽州。
知音定在何许,此语为谁留。
世外青天明月,世上红尘白日,我亦压嚣湫。
一笑拂衣去,嵩顶坐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