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霹雳霁光收,急泊荒茅野渡头。
摩舍那滩冲石过,曼陀罗影漾江流。
山才入眼云遮断,船欲追程雨见留。
夜宿清溪望清远,举头不见隔英州。
一声霹雳霁光收,急泊荒茅野渡头。
摩舍那滩冲石过,曼陀罗影漾江流。
山才入眼云遮断,船欲追程雨见留。
夜宿清溪望清远,举头不见隔英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江景图。开篇“一声霹雳霁光收,急泊荒茅野渡头”两句,写出了突如其来的雷鸣过后雨歇的情景,以及迫不得已在荒凉的野渡口停泊的情形。这不仅展示了诗人遭遇恶劣天气的境况,也反映出旅途中的急遽与不安。
接着“摩舍那滩冲石过,曼陀罗影漾江流”两句,具体描绘了船只在险滩中行进的情形。摩舍那滩,是一处险峻之地,而诗人却用“冲石过”来形容船只的勇敢与坚决,同时也映衬出旅途中的艰辛。而曼陀罗影,则是佛教中的法器,此处用以比喻江水的波光,既增加了画面感,也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山才入眼云遮断,船欲追程雨见留”两句,则转而描写了船行至山前,因云雾缭绕而看不清山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继续旅途的渴望与现实中又被雨水所阻挡的情形。
最后“夜宿清溪望清远,举头不见隔英州”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清溪边过夜时的宁静之感。诗人仰望着清澈的夜空,心向往着远方,却因为山势的阻挡而看不到隔山的英州,这既是对眼前景色的描绘,也是对内心世界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摹,以及对旅途中各种天气变化与地理障碍的真实再现,展现了诗人在春日行舟时的复杂情感和丰富的审美体验。
霁江浮春新水肥,粼粼鸭绿东风微。
波心上下舴艋滑,钓车香饵卷落晖。
纤鳞噞喁锦穿柳,半留卖钱半换酒。
烂醉茅檐红杏家,折花簪发把两手。
沙岸寻芳青骢嘶,弹丝吹竹挟蛾眉。
笑指渔父何寂寞,渔父掉头我自乐。
先来天与精神,更因丽景添殊态。
拖轻苒苒,才凝一段,还分五彩。
毕竟非烟,有时为雨,惹情无奈。
道无心,怎被歌声遏断,迟迟向、青天外。
宜伴先生醉卧,得饶道、和山须买。
也曾恼杀襄王,谁道依前不会。
我欲乘风归去,翻怅恨、帝乡何在。
念佳期未展,天长莫合,尽空相对。
恨花开尽,夜深自敛胭脂颗。雨过。
绕曲曲花蓬锦围裹。浮空烧蜜炬,香雾霏霏堕。
无那。倚滴滴娇红笑相亸。歌俦饮伴,花底围春坐。
念满眼、少年人,谁更老于我。岁岁花时,洞门无锁。
莫负东君,酒盟诗课。
九日无风雨。一笑凭高,浩气横秋宇。群峰青可数。
寒城小、一水萦回如缕。
西北最关情,漫遥指、东徐南楚。
黯销魂,斜阳冉冉,雁声悲苦。
今朝黄菊依然,重上南楼,草草成欢聚。
诗朋休浪赋。旧题处、俯仰已随尘土。
莫放酒行疏,清漏短、凉蟾当午。
也全胜、白衣未至,独醒凝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