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亭天放手,都付浴沂翁。
此乐真谁得,狂夫亦偶同。
春游三月几,酒更万花中。
敢向鸢鱼眼,乾坤误主东。
池亭天放手,都付浴沂翁。
此乐真谁得,狂夫亦偶同。
春游三月几,酒更万花中。
敢向鸢鱼眼,乾坤误主东。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无锡秦方伯池亭游玩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池亭天放手”,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池塘与亭台置于广阔的天空之下,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为这景致让步,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都付浴沂翁”一句,借用了孔子“浴沂”的典故,暗示了在此处可以体验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趣,如同古代圣贤般享受生活的美好。接下来,“此乐真谁得,狂夫亦偶同”表达了对这种快乐难以言喻的感受,即便是看似狂放不羁的人也能在此找到共鸣,强调了快乐不分身份,人人皆可享有的主题。
“春游三月几,酒更万花中”描绘了春天里人们在繁花似锦的环境中畅饮的情景,既展现了季节的美好,也体现了人们在自然美景中的欢愉与自在。最后,“敢向鸢鱼眼,乾坤误主东”则以鸢(老鹰)鱼的眼睛为视角,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之情,同时也隐含着对人生方向的思考,提醒人们在追求快乐的同时,不应迷失自我,应保持对世界的正确认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疏篱短短花枝阑,鸠妇不鸣天雨寒。
鸠妇离家三百日,亦有姊妹依故山。
黄粮不肯啄,欲去羽衣残。
主人一见一怜汝,抱取东家竹鸡来戏聚。
孤村落日不相识,各各哀鸣求其主。
两鸟勿惊遽,低头听我语。
鸠妇入我家,必杀入我口。
床头瓶罂无馀粒,养汝一到十日后。
东堂数竹夹新蹊,儿童牢落惟爱一竹鸡。
堂心有眢井,饥则哺其泥。
主人缘窗安净几,丹碧相依安用此竹鸡。
竹鸡慎勿傍人飞,我屋三间沉白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