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翁古徵士,接武诸公后。
闻名三十年,倾盖即如旧。
示我伐木章,无能出其右。
籊籊秋竹竿,坐睨蒲质朽。
试问五两纶,何如一杯酒。
海翁古徵士,接武诸公后。
闻名三十年,倾盖即如旧。
示我伐木章,无能出其右。
籊籊秋竹竿,坐睨蒲质朽。
试问五两纶,何如一杯酒。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仇远所作,题为《和金沙蒼文海韵(其三)》。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和文学创作的深厚情感。
"海翁古徵士,接武诸公后。闻名三十年,倾盖即如旧。"
这几句表明诗人对于前辈文学家的敬仰之情,"海翁"可能是对某位文学家的一种尊称,"闻名三十年"则显示了诗人长久以来的崇拜,而"倾盖即如旧"则是一种比喻,意味着尽管时间流逝,但这种敬意依然如初。
"示我伐木章,无能出其右。"
这里的"伐木章"可能是指一种特殊的书法或者文学作品,诗人表示自己在文学创作上无法超越某位前辈的成就。
"籊籊秋竹竿,坐睨蒲质朽。"
这一句描写了一种宁静的田园生活景象,"籊籊"形容竹子的密集,"秋竹竿"则是秋天用竹子制成的工具,而"坐睨蒲质朽"则是一种悠闲地观察水中的植物。
最后一句"试问五两纶,何如一杯酒。"
这里的"五两纶"可能指的是某种重量或者数量,而"何如一杯酒"则是在询问这种东西与一杯酒相比怎么样。这句话有可能是在讨论诗人对于物质享受和精神愉悦之间的选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文学传承的尊崇,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和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
占城阴、颓云一角,有人持恨终古。
书生满眼神州泪,凄断海东烟雾。坟上土。
怕有酒能浇,踏遍桥南路。英游迟汝。
向笙鹤遥空,不逢骞广,心事更谁诉。
天难问,身世儒冠误否。凭渠笔力牛弩。
铜琶无分中兴乐,消受此生栖旅。凭吊处。
剩破帽疲驴,怅望千秋去。啼鹃最苦。
要无主青山,有灵词客,来听断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