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众乐亭·其二》
《众乐亭·其二》全文
宋 / 胡宗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平芜十顷绿含烟,胜事兴衰已百年。

岛榭漫随民意乐,溪山应喜主人贤。

点妆野趣滩边鹭,彷佛妖容水上莲。

日日流风转谣俗,棹歌长在钓鱼船。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和谐的自然风光图景。首句“平芜十顷绿含烟”,以广阔的草地为背景,绿意盎然,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胜事兴衰已百年”一句,将时间的跨度拉长,暗示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但如今已成过往,留给后人的是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岛榭漫随民意乐,溪山应喜主人贤。”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岛屿和楼台仿佛随着民众的心愿而欢愉,溪水与山峦似乎也为拥有贤明的主人而感到喜悦。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展现出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点妆野趣滩边鹭,彷佛妖容水上莲。”这两句则聚焦于细节,通过描绘滩边的白鹭和水中的莲花,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动。白鹭点缀着野趣,仿佛是大自然的妆点;而莲花则以其妖娆的姿态,映衬出水面上的美景。这些生动的意象,不仅美化了画面,也增添了诗的意境。

最后,“日日流风转谣俗,棹歌长在钓鱼船。”这两句总结了整幅画面的动态美。每日的风起云涌,民俗的流转,以及钓鱼船上悠扬的棹歌声,共同构成了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生活景象。这里的“棹歌”不仅是音乐的象征,也是人们生活情趣的体现,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更蕴含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胡宗愈
朝代:宋

(1029—1094)宋常州晋陵人,字完夫。胡宿侄。仁宗嘉祐四年进士。神宗时累官同知谏院,反对王安石用李定为御史,出通判真州。哲宗元祐初,累进给事中、御史中丞,进《君子无党论》,拜尚书右丞。刘安世等合攻之,出知陈州,徙成都府,蜀人安其政。召为礼部尚书,迁吏部。卒谥简修,一曰修简。
猜你喜欢

岁除自语二首·其二

尽道今年岁运恶,谁知最好是今年。

夜光明月反散落,遗稿一朝成巨编。

(0)

黄泥坂西春欲回,雪堂万木连云栽。

(0)

题新淦刘贞女传

百年节义仗英豪,一死翻怜女子高。

不敢高歌题卷上,转喉恐触旧官曹。

(0)

闲中打睡

永日无一事,何妨白昼眠。

是中有佳处,心形每自便。

六用不能行,根尘都弃捐。

非醉亦非迷,神守得安全。

古人曷诃责,盖欲绳其愆。

粪墙斥宰予,便腹嘲孝先。

我则异于是,一息养绵绵。

魂梦既已无,中扃绝万缘。

不游华胥国,真乐侔乎天。

要学希夷子,且作地行仙。

(0)

少虚用前韵见贻仍答二首·其一

别君岁月多,万事皆非昔。

天昏惨暮云,愁绪繁堪织。

岂期成东邻,日造芝兰室。

吟哦戒骚奴,挥洒惊墨客。

犹嫌小伎耳,宴坐学欺魄。

人间倏流电,悟此真良策。

堂堂少林老,我岂得其骨。

君来叩两端,一笑非言默。

超然反其真,游子归故宅。

玄机傥未领,对面千山隔。

象罔亦何心,珠还赤水北。

圣贤勿云远,謦咳常在侧。

(0)

赠别何耕道

又作匆匆别,能忘黯黯愁。

五年如隔世,一日定三秋。

晓雨莫惊梦,斜阳休倚楼。

只忧豺虎横,君去善为谋。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