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文阁上危夫子,日侍经筵眷遇优。
祗阅秘书供御览,旁求遗籍赞皇猷。
琅琊南渡终承晋,昭烈西征亦继刘。
公论自存千载下,圣人直笔在春秋。
宣文阁上危夫子,日侍经筵眷遇优。
祗阅秘书供御览,旁求遗籍赞皇猷。
琅琊南渡终承晋,昭烈西征亦继刘。
公论自存千载下,圣人直笔在春秋。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岑安卿为赞扬危太朴在宣文阁担任经筵检讨时,奉命搜寻宋代遗书的贡献而作。诗中首先提到危夫子(危太朴)在皇帝身边受到特别的恩遇,每日参与重要经学讲席。他的职责不仅是为皇帝提供御览的秘籍,还积极寻找并整理古代典籍,以支持皇家的治国方略。
接着,诗人借历史典故来赞誉危太朴的工作,比如琅琊王氏家族南渡后继续晋室的传统,以及昭烈帝刘备西征继承刘汉的精神。这暗示危太朴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如同古代贤臣延续国家文脉。
最后,诗人强调危太朴的公正评价将流传千年,他的工作和对历史的忠诚将在史书中得到公正的记载,正如《春秋》所承载的圣人直笔。整首诗赞美了危太朴的学术贡献和高尚品格,体现了对知识传承者的敬意。
荡荡无迂曲,明明透古今。问无别语,答岂异音。
一人张帆,一人把柁。铁笛横吹,渔歌唱和。
啐啄同时,知音几个。
顺水逆流归去来,到岸方谙不恁么。
不恁么,为君宣,甜如砂蜜,苦似黄连。
若不同床卧,焉知被底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