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无拘,动寂无知。如大死人,无倚无依。
无拘者宽,无知者安。无内无外,无定无观。
无适无莫,无造无作。无去无来,无好无恶。
一道清虚,万法如如。愚极成智,智极成愚。
超诸数量,孰云比况。净尽不留,无法可尚。
识不可识,智不可知。谁家之子,兀然巍巍。
巍巍不存,根尘颖脱。如憨如痴,落落魄魄。
不惜口业,为了说破。笑杀阇梨,山僧罪过。
身心无拘,动寂无知。如大死人,无倚无依。
无拘者宽,无知者安。无内无外,无定无观。
无适无莫,无造无作。无去无来,无好无恶。
一道清虚,万法如如。愚极成智,智极成愚。
超诸数量,孰云比况。净尽不留,无法可尚。
识不可识,智不可知。谁家之子,兀然巍巍。
巍巍不存,根尘颖脱。如憨如痴,落落魄魄。
不惜口业,为了说破。笑杀阇梨,山僧罪过。
这首诗《劝徒铭》由宋代的释惟照所作,其内容深邃,寓意深远,充满了禅宗的智慧与哲理。
诗中以“身心无拘,动寂无知”开篇,点明了内心的自由与宁静,无论是行动还是静止,都应保持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内心不应被外界所束缚。接下来,“如大死人,无倚无依”,进一步强调了心灵的独立与超脱,如同死去之人,不再受任何外在事物的影响。
“无拘者宽,无知者安”则阐述了自由与无知之间的关系,真正的自由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无知觉的状态。接着,“无内无外,无定无观”强调了内外合一,没有固定的观点或立场,一切随缘而行。
“无适无莫,无造无作”表达了顺应自然,不做刻意的创造或作为,而是让事物自然发展。“无去无来,无好无恶”则说明了对一切现象的接纳与包容,没有偏爱或厌恶,只是平和地面对。
“一道清虚,万法如如”总结了前面的论述,指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无论世间万物如何变化,内心都能保持清明与宁静。“愚极成智,智极成愚”体现了禅宗中关于智慧与愚痴的辩证关系,真正的智慧往往在看似愚钝的行为中体现。
“超诸数量,孰云比况”强调了这种境界的超越性,无法用常规的标准或比喻来衡量。“净尽不留,无法可尚”表达了彻底的净化与无上的境界,没有任何可以超越的存在。“识不可识,智不可知”则揭示了认知的局限性,真正的智慧是无法通过言语或思维来完全理解的。
最后,“谁家之子,兀然巍巍。巍巍不存,根尘颖脱。如憨如痴,落落魄魄。不惜口业,为了说破。笑杀阇梨,山僧罪过。”以一种幽默而讽刺的方式,表达了对修行者的提醒与警示,同时也含蓄地批评了那些自以为是、执着于言语与形式的修行者。
整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内心的自由以及修行的真谛。
鸾凤初成匹。想桃源、刘郎仙女,新欢稠密。
昨夜文星从天降,孕作非凡器质。
却正属、梅黄时日。
三九良辰佳气蔼,听重重相贺欢声溢。
又复见,嘉宾集。满堂笑语罗筵席。
道称觞、宴你双庆,有谁能及。
好事鼎来惬人意,看看功名在即。
况先得、凤楼消息。
祈遂与君偕老愿,劝樽前且饮长生液。
增福寿,至千□。
蛮柳眠风,妃棠醉日,春意方浓。
怪凌晨乾鹊,欢声啧啧,充闾瑞霭,佳气葱葱。
白鹿效灵,黄龟献梦,还应君生第二龙。
兰房里,想犀帷晕翠,锦褓裁红。五峰。秀气攸钟。
更头玉硗硗天性聪。
自谪仙芳歇,久尘赋颂,江西派冷,谁嗣宗风。
骨脉尤香,云仍载诞,衮衮公侯从此封。
三朝满,好平分犀玉,满泛金钟。